五中全会系列解读之八:用共享的理念引领公共服务大发展

    时间:2015-11-11  来源:未知


  •        公共服务问题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是公共服务的定位日趋合理化,公共服务被看作是执政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中国梦把宏大叙事和微观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央领导谈中国梦的时候不是仅仅停留在国家、民族的层面,而是紧密联系了老百姓的生活和梦想,紧密联系了公共服务。其次,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财政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大幅度压缩了行政开支,增加了有关民生的投入。再次是对于公共服务公平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相应举措。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共享发展的理念,对于公共服务问题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公众目前对于公共服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关注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高,也关注公共服务供给公平的落实;既注重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也注重公共服务供给的精细化。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体人民是“命运共同体“,也应该共同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成果。所以,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共享发展,就要缩短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五中全会提出,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比重,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异,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共享发展,就要减少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共享发展,就要消减公共服务的人群差距。我国还有大约7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十三五”时期,要精准扶贫,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实现共享发展,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公共服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领导干部要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实践中,就要设计“聪明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更多的幸福感,同心同德,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