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加速度发展 "十二五"跻身全国十强

    0

    时间:2011-08-10   来源:未知


  •     从20年前荒芜之地,到如今安徽省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综合排名第12位的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仅用了20年。20年间,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国内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国内第一天“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等高新技术。20年,合肥高新区诠释了快速崛起之路。“十二五”期间,“跻身全国十强高新区”成为合肥高新区的奋斗目标。

        高新区发展“加速度” 实现跨越式发展

        谈及合肥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三个100亿”当之无愧为衡量其“加速度”的独特标尺——从1991年工业总产值0.64亿元到2004年的112亿元,高新区用13年迈过了工业总产值上百亿元的台阶;此后,高新区仅用3年时间迈过了第二个百亿元台阶;2009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当年就实现了100亿元的增长。2010年,高新区累计实现产值530亿元,占到合肥市累计规模总产值的14.32%,创造了名副其实的合肥速度。

        高效率的行政效能实现“加速度”

        合肥高新区的快速崛起之路始终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在高新区建设中,当地主管部门不断简化审批环节,做到了“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优化企业投资坏境,效能建设推动了高新区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一期投资25亿元,在全球同类项目中单体投资最大的赛维1600兆瓦太阳能电池项目,从协议签署到正式开工,仅12天时间;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从动工到第一台电机下线,只用了8个月时间……如此高效的审批机制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据了解园区目前已引进了格力电器、美国3M等知名龙头企业,为合肥高新区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先,合肥高新区已经建立了符合高新区实际、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完备有效的鼓励机制。同时还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打造便捷的投融资环境,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由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的汇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已在高新区注册成立,首期募集资金规模1.93亿元;高新区管委会发起设立了3支总规模达10.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陆续发行了规模为5000万元的“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时雨”科技型企业信托贷款计划。

      

        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助推崛起

        合肥高新区的快速崛起缘于滚雪球式的产业集群速度,以及高新区强大的创新能力。经过20念得发展,高新区以成为汽车、电器、新兴产业的集中区,产业其中效果显著。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6亿元,已成为合肥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1991年合肥高新区诞生之初就于“高新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合肥是我国四大科教名城之一,高新区的周边聚集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50多所高等院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合肥高新区建设的宗旨。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合肥高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1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基地14个。科技的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像科大讯飞、安科生物、四创电子等杰出代表。据统计,高新区现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34家,占合肥高新技术企业的52.1%,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更是占到了全省的70%,十一五期间累计研发投入185亿元。

        绿色理念助推城市发展 跻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但是生态宜居的环境建设却不曾放松脚步。“对于不符合高新区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即使是世界500强,过亿项目,我们也拒之门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我们不仅需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公园扩大5400亩,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增值45%,重点企业排污达标率100%。“绿色名片”的魅力,环保的软环境更吸引了大批节能环保企业入驻。去年,合肥高新区已获得国家部委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不仅是安徽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全国也仅仅只有8个。

        未来,合肥将牢牢把握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示范区等多种优势,推进优势企业的“二次创业”,合肥高新区发展后劲十足。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