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也能讲得入耳贴心——对话基层理论宣传干部徐进

    0

    时间:2011-09-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连修自行车的师傅也认得他;

      到全县210个行政村,村干部几乎都叫得出他的名字;

      ……

      这样的情况,放到县委书记、县长身上一点不稀奇,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基层理论宣传干部来说,就不同寻常了。这位被群众视为“明星”的人,就是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徐进。

      (一)

      9月19日下午,记者一行到海安采访,原定主题是“十大渠道畅通民意”。联系采访的徐进一见面就连声打招呼:“非常抱歉!马上我要请一小时假,去给卫生系统的干部作报告。”一旁的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小涂告诉我们,徐部长上午刚到妇联作过报告。理论报告这么受欢迎,这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大家一商量,决定临时改变采访计划,跟随徐进去当一回他的听众。

      在去会场的路上,记者见缝插针,与徐进有了第一次对话。

      记者:如果让你讲三次产业,会怎样讲?

      徐进:按照书本定义讲,很多群众可能不明白。我就讲:养羊是第一产业,把羊肉加工成火腿肠是第二产业,开个小店卖羊汤,这就是第三产业。

      记者:有意思!如果宣讲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你怎样讲?

      徐进:新农村建设总要求是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层面的要求,我对农民宣讲就七个字:民富、村美、风气好,这样更好理解。

      记者:江苏强调全面小康建设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怎么讲才更通俗易懂?

      徐进:我作了一首打油诗,“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一百万!”农民兄弟个个都能听得懂。

      记者:服了!难怪你的报告这么受欢迎。

      徐进:报告乏味,讲的人吃力,听的人无趣,效果等于零。我的尝试,就是要让党的理论宣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

      下午4点,徐进开始为70位干部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的主题报告。原定1小时的宣讲,直到6:15才结束,台下未见一个人“走神”。

      县红十字会秘书长王坚说:“我这是第四次听徐部长的报告。他把大道理讲成了大白话,生动有趣,很吸引人。”民营曲塘镇李庄医院院长柯军,专门开车20公里赶来县城,就是为了听这场报告。他说,回去以后,要把徐部长的报告内容讲给院里的14名党员听。

      晚饭后,记者又和徐进有了第二次对话。

      记者:我们注意到,下午两小时一刻钟的报告会,共响起了23次掌声。原来党的理论宣传也能讲得这么入耳贴心。

      徐进:理论宣传要让群众感兴趣、能接受,首先要自己信,要有坚定的信仰。自己不信,怎么让人信?

      记者:还有呢?

      徐进:对宣讲内容要细嚼慢咽,融会贯通。自己一知半解,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另外,就是要做好“翻译”工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记者:比如呢?

      徐进:下午给卫生系统讲,就考虑了医务人员的特点。在讲到保持经济健康运行需要防止“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时,我就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来比喻经济运行中的“亚健康”。

      记者:难怪台下听众直点头。

      徐进:再比方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我就比作西医的急诊,下的是一剂猛药;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如同中医讲究调理、平衡,为的是让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速度相协调。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作报告时没有一纸讲稿,感觉都是即兴发挥。

      徐进:功夫在诗外。即兴发挥的背后是日积月累。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很多人怕开会,而我对各种各样的会不躲不代。一小时的会,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也是一种收获。

      记者:听说你从不打牌?

      徐进:我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看报,每年都要花几百元从网上买书。前两天,省里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来海安,跟我聊得很投缘,回到南京,给我寄来了一大包理论书籍,够读一阵子了。

      (三)

      听了下午的报告会,海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负责人当场走上讲台,约请徐进去作报告。一场超时报告,引出两场“计划外”的报告,记者就此与徐进有了第三次对话。

      记者:在海安,在南通,你快成明星了!

      徐进:哈哈!我的粉丝中,还有不少女同胞呢!

      记者:作报告占用了你很多时间吧?

      徐进:最近5年已经讲了200多场。实际上,我还有很多行政工作要做。但是,有人请总是好事,我乐意。这个月初,你们《新华日报》刊发介绍我的报道后,约我去作报告的电话更多了,最多一天接到五六个。

      记者:200多场,听众应该很可观吧!

      徐进:大概超过20万人次了。

      记者:都在什么场合宣讲过?

      徐进: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专题教育,像公务员培训、军转干部培训、村干部轮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等等。规模最大的一次,主会场加广播转播,听众超过3000人。

      记者:大家都请你去讲些什么内容?

      徐进:有讲科学发展观的,有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讲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还有讲新农村建设的。这几年党的理论创新出了一系列成果,这一块的素材很丰富,基层也很关心。

      记者:比如?

      徐进:干群关系事关社会和谐。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我将它概括为“不偷不抢不怕你,有吃有穿不求你,外出打工不理你,家里有事还找你,稍有不慎会告你”。实际上,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提醒基层干部,要学会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记者:理论宣讲受欢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徐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宣讲,中央有要求,基层有需求,关键要靠理论工作者当好桥梁和纽带,真正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接受。这就是我的职责。

      (记者 周跃敏 许建军 陈明 陆峰)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