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0

    时间:2011-11-23   来源:未知


  •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享有者。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完成好这一基本任务,关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以社会效益为最大追求,体现公益性。公益性,主要是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免费的或优惠的。之所以强调公益性,是因为文化权益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之一。我们党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就包括基本文化权益;强调要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其中就包括文化需求;强调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中就包括精神文化成果。公益性的要求,决定了各级政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体现基本性。基本性,是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界定,它强调政府首先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基本的而不是所有的文化服务。因为文化需求具有层次性,包括“基本”和“非基本”两个方面。满足基本文化需求属于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公益性,政府是责任主体。“非基本”的文化需求则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满足。当前,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诸如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当然,这里的“基本性”所规定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保障能力的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会不断拓展,水平会不断提高。

      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体现均等性。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我国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均等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公共财政投入偏低,宏观布局失衡。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全体人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权利均等,从财政投入上确保全体人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资源均等,从运行机制上确保全体人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机会均等,从重大举措上确保全体人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结果均等。当前,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

      以基层为重点,体现便利性。便利性,就是要做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让人民群众就近、随时、快捷、方便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便利性,关键是加强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文化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但总体来看,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还存在一些空白,群众的文化生活还缺乏基本的场所和载体。应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