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高新区勇当城市新经济“发动机”

    0

    时间:2011-12-26   来源:未知


  •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今,在任何一个国家高新区,人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最能体现所在城市面貌的“名片”。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国家高新区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国家高新区正衍生出大量的创新创业、生活居住配套新业态,逐步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科技产业新城区。 

      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熟悉高新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大多数高新区均是在城市郊区的荒地上起步。对于高新区的建设者来说,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在20年的发展探索中,一张张宏伟蓝图变成了现实中的场景。 

      潍坊高新区近年来围绕建设低碳智慧、宜居宜业、人文现代城市的目标,重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市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目前,建成区绿化总面积59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56%,安装LED路灯1.2万盏,成为全国首个白光照明全覆盖的高科技园区;投资6.5亿元综合改造浞河,将一条臭水沟改造成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和3A景区。 

      长春高新区近3年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南区绕城高速以里基本实现“十一通一平”,达到国内一流城市标准;长东北核心区56平方公里区域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水、电、气、热等公用配套设施日益完备。园区规划建设了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文化旅游产业园、奥林匹克中心、北湖大桥、远达大街立交桥、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同时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启动了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与这些高新区相比,一些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在这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烟台高新区2009年启动“二次创业”,在烟台市郊区重新起步发展,园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突出主题、彰显特色、追求卓越、打造精品,核心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多投入近20亿元,今后两年将再投入20亿元,同步健全完善就学、医疗、休闲娱乐等社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滨海生态科技新城,使烟台高新区成为形象亮丽、生活便捷、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板块,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科技服务成产业选择 

      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不同,国家高新区不是厂房林立的单纯的产业功能区,而是多种业态集聚的经济区,有着大量的服务和配套机构,有着众多产业协同创新组织,这些机构在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成为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确定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是开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在此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工作重点。 

      宁波高新区要打造为融科技、产业、社会、人文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在新城的功能布局、投资方向上始终围绕“科技”这一主题,加快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全面建成一批重大研发、孵化、总部、产业、商务及配套项目,通过不断创新城市建设的业态规划、空间布局及开发运作模式,以产城融合的开发理念和思路,引领宁波市的城市建设,将宁波高新区打造成为宁波市最具特色的科技创业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展示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人员居住中心。 

      绍兴高新区离绍兴市区较近,结合这一特点,园区发展以总部经济、商务商贸为特色的楼宇经济,主要以高品质的总部楼、商务楼、研发楼等为主,同时适当配备星级酒店、商务会所等服务设施,形成现代化科技商务花园;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为导向的厂房经济,主要以标准化厂房为主,整合园区内现有标准厂房,并配备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空间载体和写字楼、人才公寓、仓储物流等生产性配套设施。同时,建设舒适怡人的开放空间和绿地、广场,采取生态工业园建设理念,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 

      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绍兴高新区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带动袍江新区、滨海工业区等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柯桥纺织、大唐袜业、山下湖珍珠等块状经济,开展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合作,广泛输出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人才,推动绍兴高新区与绍兴县、上虞市等环杭州湾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 

      宝鸡高新区提出打造现代科技生态新城,重点布局知识创新载体、孵化器、加速器、商务商贸、文化艺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园区要素,形成集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商贸商务、生态休闲、教育培训、居住生活于一体的区域性高端城区。同时,加强园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升科技城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形成高科技园区的品牌影响力。 

      园区发展惠及民生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百姓生活得到改善。2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高新区有能力反哺社会,为园区的创业者和企业员工,为所在区域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休闲、交通等设施,提升这一区域的吸引力,也为园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长春高新区近年来重民生、惠民利,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两年建设高标准农民新居126万平方米,打造了长春市回迁住宅小区建设的典范;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能力有了新提高,在长春市率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做到应参尽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的保险扩面工作均按要求达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改善、重大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新一实验、兴华学校、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康复中心投入使用,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潍坊高新区力促和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幸福和谐的重要手段,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助残等工作跻身潍坊市一流水平,一批惠民工程凝聚民心民力,为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烟台高新区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民政、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和谐水平。以建设服务型、效率型机关为目标,积极创新机关管理体制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打造服务最好最周到、办事最快最便捷的“特区”。 

      无锡高新区初步构建了社保、住房、医疗、养老、就业“五位一体”的新市民保障体系,社保、医疗实现城乡并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连续5年保持无锡市第一;累计拆迁1528万平方米,建设分配安置房750万平方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生态文明先驱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万元GDP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国际社区、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金融等区域国际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宁波高新区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文教体卫各项事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宁波高新区打造成为宁波市社会事业发展最优的区域。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