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须以真诚态度 公开财政预算

    0

    时间:2012-08-14   来源:未知


  •     近日,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今年江门市的财政收入将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为此,相关领导明确提出,政府要在继续保障民生的同时,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实现公务购车和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办公等经费“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同时还要积极研究做好“三公”经费公开以及有关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的准备。

      有关“三公”经费以及财政预算的公开,有识之士早有提出,但各地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诿,致使这项工作至今仍是“只闻楼梯响,未见下楼人”。具体到江门市,笔者查阅发现,此前江门从未有过公开“三公”经费的报道,此次会议能突破禁区,也算是一个进步。

      不过,政府应该清楚的是,公开“三公”经费及财政预算,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不是为了敷衍公众日益高涨的诉求,而是为了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政府逐步减少“三公”经费支出,使政府财政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标,进而为构建服务型和节约型政府奠定基础。试想,老百姓连自己的钱用在何处、怎么花掉都糊里糊涂,谈何当家作主人呢?又怎能有效扭转官民地位的巨大差异呢?为此,公开数据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列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同时,所公开的数据不应是模棱两可、大而化之的,而必须是具体细化、一目了然的;必要时还应由专门人士出面为市民进行解读与解释,让每一个市民都能读懂其中传递的信息,知道所交纳的税收都用到哪里去了。

      当然,政府也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具体数据公布之后,必将出现众多质疑声音和批评言论,有些言辞可能还会比较偏激,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也是市民应有的权利。前年广州政府公开财政预算时,就引来广州市民的高度关注,并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引发热烈讨论,让政府有些狼狈。但政府不要因为受到市民质疑,就收缩行动,不再触碰这个敏感区域,而应虚怀若谷地听取市民意见,把市民的监督当作转变理财思路的根本动力,切实加大缩减“三公”经费的力度。笔者相信,江门市民还是比较理性的,看到政府公开的态度真诚、纠正的决心坚定,必定使政府的威信在市民心中得以重新树立。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