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的思考

    0

    时间:2012-12-07   来源:未知


  •     一、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充分彰显党校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

      党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社会声誉。基层党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党员干部的同时,在党员干部培训过程中融入党性教育。因此,基层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拥有理论武装、干部培训和党性锻炼的独特优势。

      (一)彰显理论武装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是行动上进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表明,党校教育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形式之一。党校在使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武装优势。党校通过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引领广大干部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从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彰显干部培训优势,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基层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的重任。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党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干部培训优势。一是党校的职能所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主渠道”、“重要阵地”、“熔炉”和“重要智库”的职能定位突出强调了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党校有广泛、畅通的教育培训网络。全国党校形成了省、市、县全覆盖,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教育培训网络。党校畅通的教育培训网络在培训党员干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基层党校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方式、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基层党校将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如党员干部定期轮训与不定期培训、长期班与短期班、主体班与其他班、党员干部培训和一般党员培训相结合等,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的内容上,党校的培训课程既包含提升思想修养的理论教育培训,又包含提升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既包含传统优势课题,又包含贴近时代、贴近实践的创新课题。

      (三)彰显党性锻炼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党性锻炼是党校的重要职责,亦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最大优势,同时又是“党校姓党”原则的最好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干部学习的全过程。”现阶段,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党执政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的挑战。这就需要党校充分发挥党性锻炼的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抓手,增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使党员干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他们的工作、生活中,使党员干部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的同时,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党员干部的自觉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二、明确任务,突出职能,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工作的绩效

      党校在发挥干部教育主阵地的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突出职能,进一步加强理论、培训和教师等三个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工作的绩效。

        (一)注重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一是要研究理论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党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综合性地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深入研究政治理论,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内涵,有说服力地回答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核心利益展开。中国人民之所以相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因此,党校的理论研究要紧密结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二是将理论融入教学工作,注重结合实践。党校要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党校教学工作中,并结合各地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工作实践、工作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基本课程和主要内容,推动这些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着眼实效,提高培训质量。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党校干部教育要着眼实效,强化质量意识。一是构建特色化的培训内容。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基层党校要把握理论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找准理论精髓,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并不断创新理论培训的手段以激发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逐步改善学员对学理论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其次,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基层党校要针对领导干部的需求,安排综合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建设培训课题,形成较为完善的岗位技能培训内容框架。最后,加强工作方法培训。在党员干部的培训中要注重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经验总结、问题研讨与方法改进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改善理论教育多、能力培养少的局面。二是建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首先,集中培训与自选培训相结合,契合学员的要求。集中培训的授课内容要有层次性、新颖性和适用性,修补党员干部的“知识漏洞”,填补党员干部的“知识盲区”。自选培训授课要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独特化需求为着眼点,通过“菜单式”教育培训,进一步体现“因人而异”、“因需施教”的原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讲授式教学为主转为多样化教学为主,丰富培训的形式。基层党校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形成教师讲授、现场教学和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通过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教学互动,提高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拓宽培训的视野。基层党校要充分运用各类现代科技成果,构筑网络培训平台,推动网络实时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的开展,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拓宽干部培训的视野。在时间安排上,长期班与短期班相结合,以解决供需矛盾。长期班应根据党员干部长期处于基层一线,工作繁忙,时间零散的特点,开展定期脱产专班培训。同时,强化短期班培训,以一两天的短期培训为主,对应知、应会、应急的专题进行强化培训。最后,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基层党校可利用先进地区的教学资源,采用“高校+党校”、“乡镇+党校”联合办班、异地办班等培训方式,就党员干部素质需求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进行系统培训。此外,基层党校可以“流动党校”形式的创新培训途径,将培训班办到机关企业、乡镇园区、建筑工地等,开展现场教学,扩大培训面。三是建构长效化的培训机制。首先,健全培训制度,强化规范性。基层党校要通过制定培训纪律、印制培训证件、建立培训档案等制度,并与参训人员所在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参训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要定期了解培训情况,并把参学情况与年终考核、各类评聘挂钩。其次,健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突出效果性。培训质量评估主要包括评估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培训方式是否有效。基层党校要根据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最后,健全考核制度,体现激励性。基层党校除了对学员进行传统的笔试、撰写文章等考核外,可大胆尝试现场情景模拟、面试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新型考试形式。基层党校要把学员培训期间的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学员所在的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在进行表彰、评选和提拔干部时,要将考察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三)砺炼队伍,强化开拓创新。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党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开拓创新,砺炼一支既具有优秀教师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的教师队伍,为打造干部培训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内强”教师素质。首先,建立健全党校经费保障机制。上级党委部门应切实增加对党校师资、培训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党校教师工作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其次,创造条件,做好教师引进工作。基层党校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聘毕业生,充实师资力量,改善教师队伍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再次,鼓励教师创新。基层党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对具有较强创新性的课题,给予教师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的支持;在绩效考核中,加大对创新的鼓励程度,体现党校对创新的重视;给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够专心教学和科研工作,早出创新性成果。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基层党校应制定并落实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的方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理论培训、学术交流,选派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增强授课的前沿性、通俗性和科学性。二是“外请”优秀专家。一方面,基层党校可聘请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行业标兵到党校承担教学任务,充实党校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基层党校可聘请其他党校、高校、科研院所的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某些课题作专题讲座,使学员能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三是“竞标”精品课程。基层党校可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特点,通过“专题竞标”的方式来确保精品课程进培训课堂。培训前,将培训内容和相关要求发给所有专兼职教师,由专兼职教师拿出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提纲,通过校内的教学比武,确定授课教师。然后通过所有教师对中标课程集体进行思考、整合、打磨,最终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