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聚力 赣州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综述

    0

    时间:2013-10-21   来源:未知


  •     目前,全市党外副县级以上干部144名,其中副厅级干部7名、正县级8名、副县级129名;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522人;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非公经济人士111人。这一组组数字,是我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最好注脚。

      近年来,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年8月,我市结合实际出台了《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壮大,人才不断涌现,在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征程中作用愈发显著。

      注重培训实践 提高整体素质

      现为赣州市运管处车辆技术管理科科长的谢开,是民革党员。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培训班,他每期都参加,谢开坦言,培训让自己对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地更加透彻,提高了个人的远见。同时,这种培训集合了各党派和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可以让大家的思维产生碰撞,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再局限于小圈子。

      为抓好教育培训,我市积极选送党外干部到上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同时,把党外干部培训纳入市委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在赣州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各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党外干部理论学习班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统战理论研讨班。为提高办班层次和培训质量,还加强与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党校等的协调配合,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授课,有效地提高了党外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截至目前,每年市级培训无党派代表人士200余人次,县级培训600余人次。

      为弥补党外代表人士一线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短板,我市加大了对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力度,先后选送了一批优秀党外干部参与市里的重点工程建设、市县单位双向挂职锻炼、机关单位干部到国有企业交流任职和下乡镇参与“三送”等工作。

      完善选任机制 不拘一格用贤才

      “市委、市政府对党外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多岗位锻炼,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月20日,市工信委主任肖志东在接受采访时说。肖志东是民建市委会委员,从最初的普通干部,逐步成长为正处级领导干部。肖志东的成长经历,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党外干部的关心、关爱和呵护,也是赣州大胆选拔任用优秀党外干部担任政府重要部门正职的一次突破。

      据了解,2012年换届至今,我市共提拔党外干部正厅级1名、副厅级1名、正县级6名、副县级30名,一批党外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发光发热。

      市委三届九次会议以来,我市不断完善选任机制,不拘一格用贤才,为党外代表人士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赣县,公推公选已成为党外干部任用的新模式。该模式变过去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为“在多数人中选人”和“由多数人选人”的“阳光”作业方式,把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了好中择优、优中选强、全过程比选,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实现了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目前,该县有正科级党外干部8名、副科级党外干部42名。

      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上,我市坚持对党外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党外干部。目前,市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并已配备政府工作部门党外正职。国有企业配备党外干部已实现零的突破,党外领导干部数量显著增加,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党外干部配备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