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知逢:为什么保障房任务少了100万套

                            
    0

    时间:2011-07-13  来源:未知


  •     最近新华社有一个消息,说是7月初在内蒙古包头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会上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即1000万套保障房须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年内要基本完成400万套。这其实不是新目标,之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6月中旬就已强调过,对此新华社、人民日报都做了报道,人民日报的原文如下:

        “姜伟新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丝毫不能放松,各地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部开工。其中,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上年结转的项目也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

        奇怪的是,在今年2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题为《保障房建设提速扩面》的报道,里面提到今年要基本完成500万套保障房,原文如下:

        “国务院提出要求,在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后,各地要早谋划、早动手,尽快将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尽快落实资金和土地。今年计划建设的项目,要尽早开工,最迟在11月底前要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快进度,确保今年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

        上述人民日报的报道能在国务院网站和住建部网站查到。

        从500万到400万,数月的时间任务量减少了20%,这是非常大的调整,但官方并没有给出任何说法,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有一个问题最值得探讨,为什么保障房的任务量定在3600万套?这个数字有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这方面官方同样没有说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央对地方能力的认识远高于地方的自我认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地方哭穷喊难而中央强制地方签订保障房建设责任状的事情。根据住建部消息,如果各地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将约谈主要领导,情况恶劣的予以免职处分,监督力度不可谓不大。

         事实上,有关保障房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许多人对今年1000万套、未来4年2600万套的保障房任务普遍抱有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地方政府拿不出足够的钱来建设。据保守估算,5年3600万套的保障房需要投入5万亿左右资金,在无法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情况下,加上地方债务风险高涨,要想筹到这笔钱难度可想而知。对这一点不但地方政府清楚,中央也很清楚,所以中央政府才下大力气帮助地方融资,但结果并不被看好。

        问题在于,地方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完成任务?中央是否高估了地方能力?从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况下的确存在高估的可能,除此之外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年内保障房的完工量会减少100万套。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最终36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量被压缩的可能性有多大?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