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0

    时间:2013-02-22  来源:未知


  •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后,难以突破12000美元的上限而进入高收入行列。相反,其经济社会发展很容易进入长期停滞徘徊期。

      201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4200美元大关,2011年已达5400多美元,正在中等偏上收入的轨道上快速前进。那么,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才能跨过这道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此做独家点评。

      郑新立:能不能实现未来十年持续健康的发展,跨越中等收入这个区间,我们面临着许多难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面临的最大课题。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为什么说农业现代化滞后呢?就是农业劳动生产力远远低于第二、三生产力的劳动生产力。现在我们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只有二、三产业劳动生产力的28%,现在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10%多一点点,而农业劳动力的占比是36%,38%的劳动力创造了10%的GDP,这就决定了我们农民的收入同城市的收入,从事低产业劳动力的收入和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城市人均纯收入的1/3。

      加快农业现代化,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证明,哪个领域能够积极地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哪个领域发展就快,就充满了活力;哪个领域拒绝社会资金的进入,这个领域它就是一潭死水。那么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搞设施农业,搞农业的技术装备的现代化,需要大量的积累,这些钱从哪来?现在看来靠政府投入是不可能的,靠人民自身的积累也不可能,因为农民自身的积累能力很低,那怎么办?只能靠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等等。

        郑新立 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