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前海会成为土地财政另一个温床吗?

                            
    0

    时间:2013-10-24  来源:未知


  •     正值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圳各大媒体长篇幅报道习老为深圳特区所做出的极大贡献。习老主政广东期间,被视为深圳特区发展的主心骨。毋庸置疑,“大胆改革,无私为公”是习老亲力亲为打造特区的真实写照。同样,前海作为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的第一站,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几天的深圳考察,却让我感觉前海的发展好像是土地财政的又一个温床,这是我来深圳之前没有想到的。因为“特区之特”的关键应该在于产业的引入,而绝不是投机于地产。土地价格太高,真正依赖发展产业的投资商很难进入,最终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从前海已经成交的三宗地块来看,7月26日卓越置业以2.22万/平米和2.23万/平米的楼面地价(扣除移交面积)将两块地收入囊中。8月16日华润置业又以2.17万/平米的楼面地价收入囊中。对于卓越置业,无任何产业发展和持有的要求,两块地土地出让金合计超过120亿元。如此巨额的现金流出势必会倒逼卓越置业快速销售回笼资金,何来耐心精心运营物业?所以,卓越在摘地不久之后便在香港启动全球前期牟定大客户的计划。众所周知,写字楼散售之后,物业的品质势必会大幅下降,大型企业一般也不会入住散售型写字楼;对于华润置业,虽然有产业发展要求,但如此高的楼面地价让人难以理解。对于依托产业发展的投资商而言,相对于周边较低的租金,财务上很难佐证投资行为的合理性。

        从深圳整体写字楼市场而言,销售型写字楼物业占比较高。2013年世联地产写字楼报告显示该占比高达69%,也正是基于写字楼投资品的市场认可度高,所以售价也较高。但真正能体现市场健康发展程度的指标是租金。深圳85%的租客主力群是以个人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租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低租金与高售价结合来看,深圳写字楼的租金回报率不足5%,显著低于北京和上海。而这背后的结果便是许多机会型资本聚集前海。

        除了“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前海管理局手中最大的牌在哪里?不妨从前海的招商情况来看,2012年前海批复入区企业超过200家,其中金融业占比80%以上。而到今年7月份,入区企业迅速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占比超过70%,其中世界500强超过15家。据最新数据,截止到今年9月底,前海入区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如此火爆的招商势头是否就意味着前海的前景一片光明呢?我表示担忧。入区的大部分是金融企业,显然是奔着政策洼地而来,何来产业发展呢?基于特殊的优惠政策引来了凤凰,但是否能“筑好巢、安稳心”呢?在上海自贸区同时推出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马上会面临自贸区与前海的落户选址抉择问题。

        所以,前海管理局需要尽快改变思维。

        第一、需要引入持有型物业的开发商。尤其是在深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港资开发商可充分发挥其持有型写字楼开发和运营的优势。面对租金承受能力较低的深圳写字楼市场,可行的方法便是降低土地价格。

        第二、需要引入具有产业龙头示范效应的标杆机构。许多机构在前海注册,仅仅看重前海的税收优惠,偌大一个机构进驻前海仅使用很小的办公面积,类似于注册壳公司。但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入驻,很可能需要自行开发整栋的写字楼自用。对于这类机构,前海管理局在出让土地时理应给予尽可能大的照顾。

        第三、应该具备系统性的思维范式。前海板块的总体规划量近1600万平米,其中桂湾片区(即商务中心区)的高品质写字楼规划量900万平米。据前海管理局的规划,在2020年前海板块初步建成,即便考虑开发延期,每年供应量也接近100万。如此巨大的供应量,在前期即把土地价格拉升的如此高,如果后期遇到阻力时,回旋余地也较小了。

        或许有人会反驳,建设前海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土地价格不高何来资金?总不能“既让打鬼子,又不给军饷”吧。这种思维显然依旧是土地财政的范式。前海之所以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就是需要秉承习老的“大胆改革,无私为公”的改革魄力。真正探索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

        赵晓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