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芳:运营商应走进“比特时代”

                            
    0

    时间:2013-12-23  来源:未知


  •     从“十一五”之始,转型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五年过去了,站在“十二五”的门槛上面对未来,电信业该如何将转型进行到底?深度转型的路径又在何方?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杨培芳认为,转型口号是在国际上对信息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但他指出,运营商对转型的理解有些片面,比如“移动信息专家”等提法有以偏概全之嫌。

      杨培芳指出,在全行业加速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运营商应做好管道和平台。“如果信息化的工作都由电信运营商包揽,则违背了产业链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原则。”他表示,不要总想“大而全”,全社会都应该冷静分析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产业链各环节形成组合优势,共同提升信息化水平,而不是由某几家企业独食。

      因此,在信息生产力时代,提供管道和平台则成为三大运营商未来转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目前业界对管道和平台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杨培芳认为,管道应该更加透明、快捷、扁平,而平台则应更加智能。

      “管道要在分布式的平台上实现。”杨培芳建议,除了数据交换平台外,运营商需搭建多样化的应用平台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面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多样化需求,运营商又该采用何种方式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杨培芳表示,融合与合作已成潮流,是未来深度转型的大趋势。他指出,ICT技术现在已直接为生产力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视频监控等深入生产环节,“目前生产力发展已到了ICT技术全景应用阶段,各产业链即将重新洗牌。”

      此外,杨培芳直言,运营商目前的思维还停留在“原子时代”,忽视了对“比特经济”规律的研究,以至在宽带规划、价格政策、赢利模式方面都出现严重的扭曲,阻碍了先进信息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人们已经发现比特悖论的存在,即‘比特量低的业务价值高,比特量高的业务价值低’。”杨培芳表示,但是按照流量分摊成本,许多宽带业务难以启动。因此运营商必须突破按流量分摊成本的价格机制,充分考虑“比特”与“原子”不同的成本特征、使用价值和供需关系,建立既刺激需求,又激励供给的新价格体系,以促使电信顺利转型,最终实现信息通信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杨培芳

      杨培芳197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任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同时兼任多所大学教授。

      杨培芳长期从事电信经济与政策研究,多次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津贴和邮电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多次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及产业政策制定和电信行业改革研究,发表论著200多篇,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近百场。代表论著有《通信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网络协同经济学与第三只手的凸现》等。

        杨培芳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