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GDP贡献中非常小

                            
    0

    时间:2014-05-16  来源:未知


  •  

        我们现在很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事,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的跨越边界融合在大量的出现,我们过去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觉得电影电视就是文化创意产业,BAT到底怎么算呢?BAT是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说到微软是可以的,说到腾讯是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说到马云是不是?那就要问一问了。实际上刚才杨总已经谈到方正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是地地道道的文化创意企业,我们说科技企业在当今的形势之下迅速的发展,他们必将或者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领军者,这个我等会还想稍微详细的说一说。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发生了一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进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什么特点?我简单的说这么几个方面。

      比如说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过去我们产业发展中由自上而下的推动,现在向自下而上的市场化发展转变。过去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政府推动,和西方的发展是有所不同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都是在市场发动的基础上,是在产业已经调整的基础上来推动来发展的。利物浦的港口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为什么不行了?因为它不再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因此自然发生了变化,因此他在想这么多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个不同就是由过去自上而下中国式的政府推动的角度上已经转到现在市场化的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越来越接地气,要求实、要稳健、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么长的时间里,在园区和整体发展中,投资的数量总是远远大于从产业的市场获得的价值。我们相当长的时间可以看到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的色彩。现在看市场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因素,这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过去的产业园区不是每个都像中关村产业园这样,在我们的中关村中间,包括我们曾经有过的先导基地等等这样的松散联盟在内,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有着整体上向功能区转化,同时整体向创意城市转化这么一个更加切实的方向。也就是说刚才的两位发言人,梅总谈到的是社会组织与我们现在的发展关系,因为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37、38、39这几个是谈文化的,梅总弄了一个48个,48是谈社会组织的,这样的跨界方式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过去简单的在全国风行的产业园区在发挥作用、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并调整,在北京也进行大的调整。我们知道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这些园区很多没有提供很高的市场化的回报,怎么办?这个回报在北京的刚才谈到将近13%的GDP贡献中占得非常之小,为什么?所以要对这种园区的升级换代有着重要的新的变化,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变化。

      第三,过去我们非常关注简单的一般的和产品的生产,对消费关注的太少,因为市场化的角度少,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市场在哪里?关键是消费者在哪里,消费群体在哪里,谁来消费这些产品,这非常重要。所以,北京和全国至少在两年时间里,越来越的的关注到了消费群体,北京市去年8月开始搞了消费季,今年还会搞消费季,在消费问题上,北京可能抢先一步,将发出第一个全国关于推动消费的文件。我们看到消费的重要性是适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走市场化这个决定性作用,从这里出发的。

      第四个方面,从只在文化领域内的几个行业着眼,走向更广阔的跨界融合。我觉得跨界融合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按照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标准说这是文化产业,这不是文化产业,实际上在市场化的发展形势之下,什么才是人们需求的,什么才是使得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的,它是综合运用。比如说方正集团刚才谈到的走向大传媒,是市场确定的,而不是说我归科技部管,今天又要归中宣部管。所有的这些条块都要服从于市场的发展,服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发展方向。所以,更加广阔的跨界的和跨越边界的这种发展,是未来最明显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央文件已经认可了这一条,并且在大力推动。

      第三,从模仿照搬和复制到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推动发展。我们知道在关于设计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对于设计的重视以前是不够的,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经历了大量模仿阶段,还难以直接做到原创。我们从最早开始谈创意为王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很难真正实现,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我们整体观念对它的错误认识这样一个影响。同时,它的市场化程度没有达到那么高,我们说奥运会大家才知道设计这么重要,国外几个设计公司,我们看到不管鸟巢、不管大裤衩,还有巨蛋,看到了这些国外出了那么一点点思想,具体的工作是合作的,大量的工程师做的,他拿走了巨额的设计经费,这时候才知道设计是值这么多钱的。现在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们要在设计这一条上认识到它是我们当今整体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升级换代的技术能力和整体提升的提升者。

      最近的文件我们看到,中央对于设计界、对于整体文化设计给了很高的期望,他对于装备业、建筑业,甚至谈到了农业,当然还有旅游业,还有其他体育产业等等,所有这些产业都可能通过设计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我想创意设计的重大性和飞跃式发展也是令我们特别要关注的。

      比如说我们目前在国内像东道设计集团、像正高,像我们知道的深圳的洛可可等等,再加上我们整体的中国占据了世界最多的设计之都,在联合国[微博]创意城市的名录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设计之都,这样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起点,那就是引领整个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而且设计要成为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里头的低端产业形态向更高端产业形态升级换代这两大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者。

      第六,从关注国内到大力的拓展国际文化贸易,这当然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过去我们还是基本上更关注国内的市场,走出去这个事中宣部管得比较多,我们进行的文化交流比较多,市场化的程度不够。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前些时候谈到中央会议的时候,宋祖英说我在金色大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什么原因呢?我们花了大钱、砸了大钱到金色大厅去演出,结果我们看到从整体上败坏了欧洲人进行艺术欣赏的市场化规则。一看到中国的企业来了,中国的演出剧团来了就想办法去找票,甚至我们到处送票,送到最后还送到华侨的手里,还有送票送到最后,人家来不来看还是个问题,送票和自己花钱来看是不一样的。

      从现在来看,我国的文化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刚刚做完了一个去年文化贸易的蓝皮书,叫研究报告,近日也要发布。所以,文化贸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地方的企业都在特别关注,梅总的清华科技园现在与清华相关的几个企业都大力的走向硅谷,到硅谷去建设园区,这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第七,

      第八,从传统的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目前,互联网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被大家所关注的现实,大家会看到,互联网思维争得也很激烈。

      在新的形势密集的文件出台,中央出了多少条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文件,国务院在5月8号落实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文件,就是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最近又提出支持国际贸易向外发展的文件,还有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2月26号发布的。

      接下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这是4月份发布的。接下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发展计划。接着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也就是这个重要国务院的文件下面,文化部下面还要进一步的落实。接下来中宣部会同十几个部委共同拟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这叫两个规定,也是最近发布的。

        

    接下来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个通知里包含两个重要的文件,也就是财政部将从2014年度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独安排资金,其中包括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部,这是信贷融资的;第二个是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司,这是债券融资。刚才杨总说投资融资的事情,中央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发布的文件非常之多,现在新一届国务院务实求真,必须要有效果,讲求实效,这是我们会看到的。这一系列密集的文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获得的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相应时段的文件,这些文件都具体比较能够落实。

      我想整体的发展还回到我曾经说过的,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以科技引领的、能够走出国际的、跨国的这样一种在科技引领下和文化高度融合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高端层次,成为整个产业的核心层,也是成为支撑文化产业将来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基本的和重要的中坚力量。没有他们,文化产业过去了很久还是非市场化这样做,可能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之间一直徘徊不定,那么这个产业很难真正成为国家新一轮发展中的最重要的支撑和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

     

        金元浦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