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国企改革首要原则,做好大布局,有进有退

                            
    0

    时间:2014-06-28  来源:未知


  • 【本期导读】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来到关键“拐点”,中国经济已走过了高速发展期,面临一个长期的经济下行调整阶段,而被高增长掩盖了的诸多矛盾也一一显现。改革进入深水区,每项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方向也是明确的。在这个关键时点上,我们是否真正找出了问题的所在?真正摸准了改革的脉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斌做客《金融街(行情,问诊)会客厅》,为我们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改革难点,纵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

      金融界:有人认为国企改革能够释放民营资本进入,是能够释放生产力特别好的一个方式。您也是这样看的吗?

       夏斌:这不取决于我个人的看法,取决于中国3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35年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正是国有企业不停地往后退,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过程,中国取得了30多年来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两条曲线是密切相关的,正是在不停地打破计划经济中,在国有企业份额慢慢减少,民营经济份额慢慢增加中,中国13亿人口这样一个穷国,取得了年均GDP近10%的高速发展。

     

      金融界:是,那么十八大提出深化企业改革,提出的交叉持股,像以前由什么都管一直到现在是管资本为主,从企业到资本您认为资本应该是怎么样去管理?
      夏斌:管资本就是要管增值,就资本的本质而言,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中国当前,更多的是要理顺各种各样的关系,像政企关系等等。国企改革的主题是什么?实际上不能仅仅定位于简单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在中国伟大的历史转型期间,在中国崛起的30年、50年的历史大演变中,首先要有大战略,大布局,要瞄准今后的2020年、2030年,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间中国可能是一个什么的地位?中国如果仍然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哪些重要领域,哪些关键行业必须要保持相对和绝对控股的优势?为什么?这要想明白。这是大事,这是国企改革中首先的大事,而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重组,做强做大就行了。要像下围棋一样先布局,然后再考虑做强做大。如果是坚持这样先后秩序的思考,必然会对眼前国企的布局做出调整,有的要进,有的就要退。我们现在有的该进的没进,该退的退不够。我们可以对军工、金融、能源这些领域可以相对保守一点,多控股,因为未来世界不测风云太多了,不确定性太多了,退得稍慢一点是有道理的。其他的行业可以相对控股,不用绝对控股。而且就相对控股而言,49%是相对控股,百分之三十几、二十几也可以是相对控股。多余的股份应赶紧有计划的卖,置换资金来贴补、解决我们国家在伟大转型中间的财政问题,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是国企改革中重大的、首要的主题与历史任务,而我认为前几年的国资改革恰恰没有抓住这个问题。
     第二步,大布局之后,要求企业按资本原则,必须赚钱,越多越好,做强做大。其实不管国企还是民企都是这个原则。要按资本原则管,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国企所不同的是要解决好代理人问题。比如说行政部门不要简单干预,薪酬水平应该市场化等等,还有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怎么健全等等。一句话,办企业就是按企业规律办事。
      关于有进有退问题,例如你们“金融界网站”到纳斯达克上市,其他的一些企业也到海外上市,上市的中间业务如会计、投行,都是外国机构,四大会计事务所。这些服务经济很赚钱,而干活的多是中国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外语好,在海外机构干,这种肥肉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动脑筋去吃呢?
      夏斌: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些地方动脑筋?我们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应该走出去收购兼并,当然谁都知道,这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首先有没有这个想法?我觉得该做强的应去做强,该做大的应去做大。现在有些产业、企业只能在本土玩,玩不出去,玩不到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比如评级机构、中介机构、咨询机构等,早就应该去收购。最近两年的改革在放宽企业走出去门槛方面,包括发改委、商务部等审批门槛降低了一些。政府部门一定要想通、想明白,企业拿外汇出去并购是好事,中国已不是外汇短缺的时代,而是讲究国际收支宏观平衡的时代。
       企业出去用的外汇本来就是企业创造的,现在企业用人民币来买外汇,人民币被央行收进来了,市场上减少了货币供应,可减轻物价压力,这即解决了国内当前货币存量过多的现象,同时又解决了外汇储备集中于政府运用的苦恼,这是好事,是多赢。
     夏斌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