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民营银行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0

    时间:2015-03-12  来源:未知


  •         开放民营银行的呼声早已有之,而民间资金多年来一直被压抑着,以高利贷、地下钱庄、资产管理公司等形式默默生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如何理解,经济观察报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田勇。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政府为什么选择放开民营银行?

      郭田勇:从政策上来讲,中国的金融市场是要不断开放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和降低银行准入这两件事情要同一时间往前推。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市场化推进得比较快,那么降低银行准入,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这也是同步需要做的。在政策上这个方向也没有问题,而且前五家民营银行目前看来进展比较顺利。

      当然,五家民营银行的审批也对全国各个地方,包括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门、民间资本,起到了点燃性的作用。银行业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但它也应当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外部性的风险。我们只要能够保证批准的银行能够达到资本充足、风险可控的要求,并且这些风险弥补措施比较充分;只要有了这种基础,开放更多家民营银行,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经济观察报:放开民营银行之后,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比如说在今年或者是在更短的时间内,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郭田勇:因为方向上没问题,这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民间资本等目标的实现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金融市场的作用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像阿里等民营银行也是全国的大数据互联网中心,相对于传统银行,民营银行在服务措施和服务手段上都有很大提升。所以说,只要是银行本身可以做到风险可控,我们相信它所带来的效益,肯定都是正面的。

      经济观察报:开放民营银行,也有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郭田勇:风险主要是银行本身经济上的,现在我觉得,收益是远远大于风险的。银行业风险主要是外部性的,万一出问题,会带来公众、社会稳定方面的威胁。不过,我们的银行业从监管上、银监会的开放上,肯定不是说每个企业想办就办,一定会在准入上有要求,比如资本实力、业务相关性等等。另外一方面,民营银行的风险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来化解。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