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运用市场的方法是解决中国金融业发展症结的重要途径

                            
    0

    时间:2016-07-14  来源:新浪财经


  •   “世界金融业目前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金融业自己内部循环,成了一种吸金机器。”樊纲说,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金融风险等现代金融业风险都是因为金融业没有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工作,而相反把自己变成了吸金机器,占用了很大资源,同时还增加了其他部门利用金融资源的成本。

      樊纲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三大症结。第一,中国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太小,还不到10%,而美国的直接融资已达65%,直接融资太低的重要后果就是杠杆率过高。第二,产能、库存过剩。“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好项目。”没有人愿意将钱借贷给债务累累、没有订单、经营不善的僵尸企业。第三,刚性兑付问题,政府搞金融产生很多道德风险。例如,最近一轮的道德风险就是有些企业听说政府要开始债转股,政府出资清理库存,就停止兼并重组、恶性停债,跟国家博弈。这是中国市场的风险,也是发展市场的障碍。

      如何解决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三大症结?樊纲认为,政府要少参与金融业,要使用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让当事人承担风险,而不是政府承担风险。通过市场方法,在当事人承担风险的基本制度下,由他们之间相互交易,相互议价,找出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交易方法、交易方式。政府只发挥监管、制定规则,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作用。

      中国要发展服务于实体、产业的金融,扩大直接融资,通过“金融+互联网”的方式发展新金融。樊纲强调,中国金融业要充分依靠市场,让民间资金、私人基金走在前面,发现项目、机会,政府可以跟进,作相应补充。“政府承担补充作用,而不是补贴作用”,“发展金融更多靠制度建设,用新制度建设吸引金融投资,而不是用更多的补贴来补贴市场”。

      樊纲还透露,现在很多国际基金已经开始在中国新一轮的产能过剩重组中寻找机会。他认为,新一轮的产能重组也必须是产业龙头与金融业携手完成,共同作为当事人承担风险。“经济过热的时候,都有饭吃,都吃得下去了。现在产能过剩了,就要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清除掉一些产能过剩、低技术、环境污染的产业后,中国产业才有更大发展。”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