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安波:减税降费为民企发展“添翼”

                            
    0

    时间:2016-11-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专家简介: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企业减负的政策体系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并且更加重视体制机制建设,为切实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三季度经济数据一一出炉,除了备受关注的GDP增长数据之外,减税降费也成为这一系列数据中的新亮点。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243亿元,同比下降0.7%,该数据是自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可谓是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检验了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这其中也与今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分不开。那么,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为企业减负取得了哪些成果?“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为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未来如何继续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记者就以上问题邀请项安波进行解读。
       减税降费为“双创”提供动力
       “我国企业减负的政策体系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并且更加重视体制机制建设,为切实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项安波在接受采访时谈道。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双重挑战,困难不少。当前有不少企业感觉税负仍然偏重、各种收费依然较多,普遍希望能进一步减税、清费、减负。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税费负担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税费负担的感受最为敏感,面临的发展困难更加突出。
       项安波指出,中小企业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主体,是创新的主要源泉,是扩大经济总量和就业容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要保持和谐稳定,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经济、吸纳就业、推动创新、增加税收、便民利民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此,为企业减负在当前形势下就显得尤其重要。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能使更多企业获益、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困难企业更快地走出困境,有利于帮助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多重利好政策为企业减负“添翼”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在2012年至2015年的前期试点期间,“营改增”累计减税6412亿元;三产投资规模占比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6%;三产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过半。
       项安波表示,“营改增”实施以来,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财政部预计今年减税的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也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深刻的一次财税改革,对经济发展、税收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从企业角度看,“营改增”所实现的减税,不仅规模大、范围广,而且具有结构性调整效应,当前可以为更多企业减负,90%以上的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会得到减轻,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减税幅度达40%;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是落实简政放权、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举措。”项安波表示,“五证合一”改革降低了企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减少了办事环节,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是减轻企业负担的切实一招,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10月20日,全国共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76.81万张。项安波指出,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以来,新设中小企业就出现了井喷式大发展的态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宝贵的可持续动力。
       厘清税费关系统筹协调减负工作
       减轻企业的负担,就是在减轻中国经济前行的包袱。早在2016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成为最大的亮点。在接下来如何继续推动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上,项安波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理顺税费关系,清费立税。这牵涉到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要注意到“费”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自由裁量权大,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税”以法的形式体现,具有刚性,企业能较好预测和控制。应减少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规范地方收费;合并或撤销重复征收的税费,完善税制。
       二是提升普惠性减税的效果。如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减税的覆盖面,建立并完善税银联动征信系统等。
       三是完善企业减负工作体制机制。如在中央层面,进一步完善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加强“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企业减负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惠企合力;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减负工作交流及机制建设。强化、完善企业负担的投诉和追责机制;在更多地区、更广范围推广企业负担监测制度和企业负担监督员制度。
       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还可以在财政、融资、创业及培训扶持等方面,通过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支持小微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强化对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等举措,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发展环境。”项安波在助力企业发展的措施方面补充道。
       他举例说,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和企业退出门槛,加快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等都是可行之举。
       其次,应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提升惠企政策的执行效率,使广大中小企业既能获知惠企政策信息、更能获取实际支持。
       除此之外,项安波认为,在为小微企业减负纾困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通过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提升其自身的内生发展能力,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