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从财税收支平衡角度考虑减税空间问题

                            
    0

    时间:2016-12-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刘世锦,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可特邀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演讲会议等活动
    刘世锦

    • 专家简介: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研究成果: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改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
       

      刘世锦:从财税收支平衡角度考虑减税空间问题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李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做全面解读。刘世锦认为,要从财税收入支出平衡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减税的空间有多大。
       
          刘世锦谈到,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有些方面我国的税负水平还是偏高的,应该说还有一定的调整的潜力。但是,我也想指出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现在税收,一方面是收入,再一方面是支出。在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税收增长的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要高得多。所以,当时大家有一些说法说是政府收入太多了。其实,税收的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较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变量。但是,当经济开始回落的时候,我们这几年正在经历一个经济增长回落的过程。有些地方,税收下降的速度,幅度可以更大。所以,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些地区这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税收是负增长。但是,财政支出特别是关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一分钱都不能少,有些还要适当地增加,因为支出是有刚性的。所以,我们一方面是要减税,另外一方面,可能从一些地方来讲,整个税收,我们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很大,怎么让收入和支出相平衡,这可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减税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减费,现在有些收费是不合理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还是隐形的,这个方面要通过我们简政放权,提供更好的政府的公共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刘世锦强调,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这个潜力还很大。我们的基础产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铁路、金融等等这么一些领域,这些领域实际上是给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或者说基本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我们这些原材料,基本的基础设施,都是由这些行业来提供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他们技术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因为这个领域中间,效率总体上来讲还不算高,改革不到位。在这些领域中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放开准入,鼓励竞争。通过竞争,效率才能提升,成本才能下降。这样才能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中国降成本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改革。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