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稳中求进折射治国理政新境界

                            
    0

    时间:2016-12-29  来源:人民日报


  • 专家简介:蔡昉,汉族,籍贯江西萍乡,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著有《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专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代表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蔡昉:稳中求进折射治国理政新境界
     
        核心提示:2016年,中国在重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增长的质量、效益、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代价,而应该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在重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这样一张成绩单得之不易,是经济工作践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成果。
     
        首先,适度扩大总需求和初步收获改革红利,经济增长保持在中高速水平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中的必然表现。因此,我们并不预期通过大规模刺激政策,取得一个V字型的增速反弹,而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要素供给能力和配置效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争取L字型增长轨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6.7%。观察到增长速度从2012年以来逐年下行,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期间逐季下行的情况,2016年每个季度增长率都稳定在6.7%,可以说实现了一个短期的L字型企稳。
     
        其次,产业优化升级态势已经呈现,目前的增长速度包含了新的动能。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是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中实现的,评价引领新常态的效果,就是要看新动能的形成,能否在合理的程度上舒缓传统动能减弱所导致的增速下行趋势。由此来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自2015年首次超过50%之后,2016年继续提高,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保持较高增速。从财新智库等单位按照更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含量等特征定义的“新经济”部门看,如果不考虑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这些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稳步提高。
     
        再次,经济增长速度符合潜在增长率,整体上保障了充分就业,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根据估算,2016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6.6%。由于实际增长率不低于该水平,这是一个不会出现周期性失业的增长速度。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以下,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虽然部分职工在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中遭遇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但是,社会保险、公共就业服务和相关职工安置办法,有效帮助了再就业或社会政策托底。整体上充分就业的状况,保证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也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缩小趋势。
     
        第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化逆风,我国对外开放向深度发展,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成功举办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都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可见,中国经济6.7%的增长率可以为全球经济贡献31.8%的增量。
     
        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按照预定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风险不是来自增速的下降,而是来自误判和不当的应对措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增长的质量、效益、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代价,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的增长目标,而应该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从党中央治国理政基本原则出发,遵循新常态这个发展大逻辑,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才能做到“稳中求进”。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