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用爱因斯坦三句话解答“钱学森之问”

                            
    0

    时间:2018-05-11  来源:新华网


  •   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自从钱学森提出这个问题,它就一直困扰着每个关心中国教育的人。钱颖一认为,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所以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钱颖一对中国教育问题,特别是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他举了一个例子: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并说我不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下来爱因斯坦说了句后来特别有名的话,他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这是一句将近一百年前的一句话,在当时,很多事实是从书中可以查到的,在今天,更多的事实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又有更多的知识和事实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深思。

      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的好奇

      谈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钱颖一认为创造力确实需要有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他说爱因斯坦下面的话让他印象深刻,就是“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的好奇”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受此启发,他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认为,受教育越多,虽然知识越多,但未必创造力越大,因为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也就是说,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当然,知识通常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而增多,这没有错。经济学家度量“人力资本”的通常做法,就是计算受教育的年限。但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它们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钱颖一认为,如果创造力是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乘积,那么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前者在增加,而后者在减少,作为两者合力的创造力,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形成一个倒“U”字形状,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单纯上升的形状。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所以两者的合力让我们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可以一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的辍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所以并不是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

      钱颖一还指出,创造性思维不仅取决于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所以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具体现实是比较急功近利,更一般地说是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

      他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爱因斯坦曾说: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象,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钱颖一认为,科学探索是创新中的一个例子,而创新不仅包括科学探索,也包括技术创新、人文艺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受此启发,钱颖一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三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以及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后面一个都比前面一个有更高的追求。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有更高的追求,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具有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有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是具备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导致更多的是抄袭、复制,而较少真正的创新,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