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新: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0

    时间:2018-12-17  来源:新华网


  •   今天同大家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重要讲话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当中最新的一篇。
     
      全国各地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这个讲话精神。2016年5月19日,中央还专门在京西宾馆组织了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工作性的座谈会。我把我的收获、体会跟大家作个交流。
     
      一、总体精神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这次重要讲话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当中的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这个文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我们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发展的原则以及政治保障等等,都作了重要的论述。这是我们国家进入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的突出文件,非常重要。
     
      这份文件呈现出三大亮点,也是其重点。一是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二是完整、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三是强调了在哲学社会科学当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什么要坚持、如何坚持等问题在这个讲话当中也得到了完整的创新性的表述。
     
      这个讲话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篇幅也不短,一共讲了四个大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在这四个大问题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当中,我想先谈几个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当中的一些最新的讲述,也可以说是第一次表述的几个判断及思想。
     
      首先一个判断就是,第一次提到了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命题,这是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在我们党的文献当中提出来的,在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
     
      还有一个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或者说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其他国家或者其他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个表述,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括。
     
      在讲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点。一是要真懂真信。第二点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要为人民,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第三点讲“怎么用”。这是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这样一个论点下面提到的三个原则,这一点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讲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当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习近平同志讲了三点体现,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分别讲到了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同时,文中还有一些形象的说法。比如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有创新,创新的同时要做到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提到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也是在这篇讲话中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提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在吸收人类思想资源时,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忘本来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历史;吸收外来,就是吸收国外的文明成果,吸收那些合理的、精华的东西;面向未来就是要有前瞻性,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看到未来的大趋势。这些都是讲话中的一些很生动的表述。
     
      下面,我们来总体领会一下习近平同志这篇讲话的精神。我认为,并且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了这篇讲话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中问题的脉把得很准、理讲得很透,对道理和事例分析得很深,也很接地气。怎么接地气?就是习近平同志既结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又结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在这两方面都很接地气。再有,他还接了我们中国的民族风格的地气,并且他的语言很生动、很形象。在讲哲学社会科学时,他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得非常深奥,或者非常抽象,而是用老百姓的话,用生活中鲜活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比如,讲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些概括我觉得真的是现实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宣传、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在当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的问题时,他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这些问题都找得很准,也是现实中存在的。所以说这些话都是很接地气的。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光提出问题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在这篇讲话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许多非常有创意的提法和思路。这也是对这篇讲话接地气的表现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个讲话有时代的高度。这是站在21世纪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上,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时代高度上来提出问题的。
     
      另外,这个讲话也有历史的厚度。这个历史的厚度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用历史来说话,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概括经验,寻求规律。比如,在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时,他就对世界思想史、文化史作了一个宏观的梳理,提到了古代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提到了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著名的思想家,也提到了马克思直接继承批判的一些思想先驱,还提到了近现代以来欧美等国在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思想,同时也提到了当代西方的一些思潮。
     
      在谈到中国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从先秦、两汉一直谈到唐宋元明清乃至现代,提到的思想家、理论家有四十多位。当然,也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墨、名、法、阴阳等几十种学说。用这种尊重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用这样一种历史的角度、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觉得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所以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有时代的高度,又有历史的厚度。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有对问题的把握、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种洞察的深度。所以我还说,这个讲话还有洞察的深度。这个深度就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阐述上,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理解上,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点的理解上,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我认为这个讲话还有洞察的深度。
     
      总之,这篇讲话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或者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重要观点和重要思想
     
      下面,我就这篇讲话里提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具体的理解,同大家一起分享总书记这篇讲话的一些重要观点和重要思想。
     
      第一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这里,习近平同志首先回顾了我们党历史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习近平同志提到了毛泽东同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提到了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一些精辟的论述。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今天,在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凸显出来。因此我认为,这个会议开得很及时,这篇讲话也很及时,他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划了一个方向。
     
      这个重要性的揭示和论述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的方略中、在治国理政的思想当中,把哲学社会科学当作一个重要的方面来对待。所以在整个讲话里面,习近平同志都提到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涉“五位一体”建设,关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涉新的发展理念的落实,关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涉实现中国梦。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重要性突出出来。
     
      在讲话里面,习近平同志不简单地就当前谈当前,而是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到人类历史的发展当中来谈,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作了很好的概括。他有这么一个概括。他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知识的变革、思想的先导的作用由哲学社会科学来担当,它们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当中、在重大的社会变革当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从西方的历史、从中国的历史,这两个大的历史过程中分别列举了许多思想家、思想巨匠、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等。他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说,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有着自己的理论先驱,有着自己历史的积淀,有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依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当中非常突出。不用说古希腊、文艺复兴、近代的启蒙运动,乃至当代的西方社会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明历史过程当中,总书记又讲到了,“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在中国古代大量的鸿篇巨制当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也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还提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还提到了西学东渐,西方的一些文明理念被传入到中国来了。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像陈独秀、李大钊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还列举了像艾思奇、郭沫若、李达、范文澜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形势的需要,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等方面,这篇讲话专门提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应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五个“面对”,同时又提出五个“如何”,就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怎么办,我们如何来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说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需要。那么这五个“面对”、五个“如何”怎么讲的?他用一个面对、一个如何和“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这样的句式分析了五个方面的形势,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这一点他分析了思想上的形势。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如何加强思想理论的建设,提出了思想建设的几个重大任务。
     
      第二,“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第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第五,“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总之,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推进新的发展理念的落实过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这是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另外,在第一部分谈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的过程中,还分析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学术评价体系,现在出现一种倾向,就是简单地以西方学术评价体系为标准,把学术评价体系简单化、趋同化。总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个观点非常突出、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讲话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得出一个结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作出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里提到了三个命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范围是很宽阔的,我们不单要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要研究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包括了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集体的重要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前面讲到的,在学科上“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观点: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并提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应该认真去对待、认真去学习。
     
      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都有正确的反映。这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了的。我们要下工夫弄懂它,并且真信它,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第二个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站在什么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
     
      讲话中提到,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三个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讲话中还专门提到了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就是本本主义,实用主义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很功利,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现成的公式、教条,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取舍,这些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反对的。
     
      当然,在这个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特别强调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创新,批驳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对我们在新形势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宣传,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什么特点?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应该把握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体现继承性、民族性
     
      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继承性和民族性有几段精采的阐述。比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无论在研究中、发展中都应该把握好三个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或者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资源。这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态等领域而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和新成果,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是重要的思想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三个资源都是我们在建构哲学社会科学中需要很好地利用和掌握的。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忘本来,中国传统文化跟进的东西;吸收未来,吸收外来的先进成果。面向未来,既要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又要向外看,看到人类总体的发展,要看到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还要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向后看,善于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内看、向外看、向前看、向后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很形象,也很通俗。这是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特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应该体现这么一个特征,也是我们建构的重要原则。
     
      习总书记还专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提到文化自信的问题。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自信,又包括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信。
     
      (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体现原创性、时代性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以我国的实践为基础,我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这样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反映自己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一种附庸,不是简单地追随别人的观念,要有自己的主体性、原创性观点。习总书记提出,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肌无力”就是一种病症,肌肉无力,理论苍白无力,缺乏创新理论,苍白,没有力量。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要求、重要方面。
     
      主体性、原创性源于对时代性问题的把握。要以时代问题的研究为起点才能够得出创新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得出的许多观点,像生态文明的观点、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等,都是原创性的成果。原创性的东西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有自信,我们要敢讲前面人没有说过的话、外国人没有说过的话。只要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问题,总结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由此得出的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就是原创性理论。
     
      习总书记还讲到了“一带一路”,讲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讲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都是带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因为这些理论都跟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经过了一种创造。
     
      习总书记在讲话当中还提到了创新。他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四个版”——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也就是说,我们是一种创新,包括实践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并不是过去理论的翻版。
     
      (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指,我们要从总体上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领域,还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
     
      所谓专业性,就是要注意到各个学科自身深度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提到了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密切关系,包括要加强教材的建设、教材体系的建设等。
     
      第四个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领导,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又是政治保障。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自然要把这个指导思想运用于各项工作之中。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要求党委要把工作做细。比如,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重视智库的建设,要重视队伍的建设。再比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加强队伍建设。还有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还特别提到,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这些观点都是针对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言的。虽然要面对矛盾,但是更要正确地理解矛盾,要把握好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区分,既看到二者的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就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专门提到,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这里有一个判断,就是现在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也就是说,著作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否达到了精品的要求?是否达到了比较高的质量?事实上,在这几个方面能达到要求的并不多。所以,习总书记提出“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这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求的学风问题。
     
      习总书记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阐述,使我们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路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等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这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的重要文件。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就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中的指导地位,就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步伐。
     
      我们承载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任,承载着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来支撑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承载着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文化资源、思想资源、智慧资源来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来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的实现。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