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树: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0

    时间:2020-12-21  来源:新华网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指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我认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包括两个结合:一是财税和金融要结合起来考虑,二是财政和税收要结合起来考虑。今天我就围绕这两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规划《建议》的学习体会。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稳健的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接近30%,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增速又一度接近30%,之后开始下降,2017年以后增速不到10%,是比较稳健的。
     
      社会融资规模,虽然2020年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总体来看趋于平缓。
     
      2020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除了考虑贷款以外,还要考虑政府债券和股票。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9月底,地方债累计发行56789亿元。此外,企业债券也有所增长,特别是公司债发行额已经达到23293亿元。以上是社会融资规模情况。
     
      从利率看,各国利率普遍都处于历史低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欧元区再融资利率为0%;日本央行表示,继续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英国央行利率为0.1%;加拿大银行在2020年10月28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25%的水平不变;澳大利亚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至0.1%;新西兰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25%;瑞士国家银行(央行)2020年3月19日发布公报,宣布仍将本国基准利率维持在-0.75%;韩国央行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5%。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明显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
     
      从贷款利率来看,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而今年3月、6月、9月,这一利率逐期降低,分别为4.82%、4.64%、4.63%。
     
      总体来看,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十多年来我国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二、财税和金融要结合
     
      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将财税和金融体制建设并列推动,反映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联动,构建更加高效的协调互补机制,不断提升宏观调控的政策效率。
     
      规划《建议》对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出了要求。我认为,要结合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财税和金融要结合考虑,二是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要结合考虑。
     
      规划《建议》指出,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其中有两个“直接”:一是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二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怎样配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主”“辅”配合。总量问题以货币政策为主,结构问题以财政政策为主;需求问题以货币政策为主,供给问题以财政政策为主;处理萧条问题以财政政策为主,通胀问题以货币政策为主;锦上添花以货币政策为主,雪中送炭以财政政策为主。
     
      二是“松”“紧”配合。主要有四种组合方式:一是双紧,加税加息;二是双松,减税减息;三是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减税加息;四是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加息减税。双紧或双松的配合形式一般是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或过度疲软的情况下采用。
     
      从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来看,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从货币政策来看,2020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此外,2020年以来,央行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金融市场春节开市后,央行提供了1.7万亿元的短期流动性,前9个月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通过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为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营造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同时,2020年以来,央行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了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保市场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6月,央行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报告显示,6月至9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已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金共计4695亿元。3月至9月,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已支持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共计2646亿元。
     
      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0.98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上季末高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2020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季末高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季末高1.8个百分点;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975亿元,同比增长43%;助学贷款余额1022亿元,同比增长11.7%。
     
      初步核算,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202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首页>报告>文稿>经济>正文
     
      王大树: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3)
     
      2020-12-18 11:10宣讲家网王大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字号: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财税金融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首先对我国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与阐述,又从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角度,对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进行了讲解。
     
      三、如何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规划《建议》指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
     
      从2020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来看,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002亿元,同比下降6.4%。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185亿元,同比下降1.9%。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截至2020年8月中旬,扣除用于支持减税降费的3000亿元以外,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当中,中央财政已经下达了1.674万亿元,占98.5%。中央分配到地方之后,省级财政分配下达了1.558万亿元,占中央已经下达资金的93.3%。
     
      规划《建议》指出,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21.31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2.9%,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加上截至2019年底的中央政府债务16.8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8.5%,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总体可控。
     
      从中国地方债投向来看,其中近21%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近30%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近11%用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近2%用于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近21%用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近15%用于脱贫攻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方债投向都有实物资产作为支撑,是能给市民生活便利带来直接好处的。
     
      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我认为,主要是加大民生支出。
     
      规划《建议》提出,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包括流动性投放机制改革、利率体系改革等,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规划《建议》指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回归当地、回归本源。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
     
      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要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全面推广注册制,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同时加紧推动制度建设。
     
      规划《建议》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维护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