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欣:未来旅游发展的几个趋势

                            
    0

    时间:2020-12-25  来源:新华网


  •   11月28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思客、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承办的“2020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理念新征程新蓝图”。
     
      在“后疫情时代的‘文旅+’新业态”分论坛,世界旅游联盟副秘书长王昆欣发表《疫情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怎么看旅游业或者怎么看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大概要思考几个问题:
     
      首先,在疫情常态化下有没有新的旅游需求?从现实来看,“十一”期间,文化旅游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游客已恢复到去年同期80%,这就客观说明需求还是在的。
     
      其次,假如说旅游需求还在,我们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是产品是否应该发生变化,产品需求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反思的。
     
      最后,旅游方式或旅游管理方式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能否用原来的方式管理旅游?
     
      未来旅游发展方面,我们还要关注以下几个变化:
     
      旅游智慧化将快速发展。疫情让我们认识到智能带来的好处,同样,疫情也改变了很多旅游方式,其中智慧旅游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的旅游产品将更加生态、环保和健康。比如说乡村旅游未来可能是一种趋势,因为它有新鲜空气、有机食品、宽敞空间、传统乡愁。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康养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所以康养也会变成新的产品。访亲旅游、自驾旅游的安全性也会比团队旅游来得更加健康或者恢复得更快。
     
      旅游市场将进行重构。在关注入境旅游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应该越来越关注国内旅游。专家提到国内旅游复苏快于国际市场,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恢复将是缓慢的,旅游市场将进行重构。
     
      旅游不良传统习惯将发生变化。比如我们更加重视卫生、健康、文明、安全,如在旅游过程当中如何使用、倡导公筷的使用。
     
      对旅游者的管理要求更高。疫情发生以后,我们看到对旅游管理者要求很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怎么样提高疫情危机管理能力,怎么样能够和公众、行业、企业有很好得沟通和宣传,这是很重要的。
     
      “十一”长假的数据已经告诉我们旅游业逐步在恢复,所以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树立信心,也要理性看待旅游业面临的困难。只有我们理性看到我们的困难,我们才可以恢复得更好。
     
      谢谢大家!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