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的战“疫”法宝(下)

                            
    0

    时间:2021-05-24  来源:新华网


  •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面对这次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最”来表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对比中外的防疫情况,我们能看到中国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取得的重大成果。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相信很多人都从疫情防控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的社会制度所展现的优越性,即: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那么,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疫情,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出哪些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政治保障
     
      中国集中力量能够办成大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的政治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决定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与众不同,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凸显。
     
      正如《人民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评论文章中所说,“70年一路走来,我们曾遭遇封锁与遏制,曾有过急躁与冒进,曾经历大洪水、大地震、大疫情等重大灾害的考验,也曾面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国际风浪挑战,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正因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领导,才有我们今天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绩。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政治保障?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来理解她的与众不同:
     
      1.为使命而生、受使命驱动的使命型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还是一个特别小的政党,只有58个人。那一时期的中国就有几百个政党,其中很多与中国共产党或名字相近的、或成立时间相近的政党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可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小小的政党走到了今天。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是没有个人之私利、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奋斗。从早期的58名党员的教育程度、职业来看,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其中,从教育程度上看,他们都是精英,包括留学日本的18人、北京大学毕业的17人、其他大学毕业的8人、中学毕业的13人;从职业上看,他们中有教师教授、学生、记者、律师、职员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即:“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此开始,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坚定的。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阶段性目标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变化,但最高纲领始终不变。党的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2020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不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而推迟目标,毅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永远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
     
      可以说,为使命而生、受使命驱动的使命型组织,告诉了我们“我们是谁”。
     
      2.以信仰为核心的价值型组织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长征,走过了几十座常年积雪的雪山,红军从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到达陕北时的不到3万人。东北抗联是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地方,在寒冷地带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争,先后有11个军,兵力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万余人,战斗数万次,消灭伪军、日伪军20余万人,牺牲的仅军以上的干部就多达40名。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多达370余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十分惨烈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要重振经济,但我们还是毅然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之中。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承受了敌人190余万发炮弹,敌人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投弹5000余枚。我们作出抗美援朝决定时,很多志愿军战士匆匆走上了战场。正是有无数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战士,抱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才使我们赢得了战争。
     
      可以说,以信仰为核心的价值型组织,让我们知道“要成为谁”。
     
      3.追求远大理想的愿景型组织
     
      早在中共二大,我们就提出,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且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九大,我们提出并不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这一追求远大理想的愿景型组织领导下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有愿景的国家。
     
      4.有科学指南的思想型组织
     
      近代,很多西方的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科学指南,可以说从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是有一个科学指南的思想型组织。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还有以下原因:一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再到五四运动爆发,使中国众多仁人志士认识到,解决中国的问题还要依靠中国自己;二是中国传统的内在支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内在一致性,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科学指南、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这一发展的问题。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新的思想指引新的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系列理论的诞生,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5.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服务型组织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使命型组织、价值型组织、愿景型组织、思想型组织,更是一个服务人民、以人民为核心的服务型组织。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条条视频看到了无数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感人事迹。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中国的抗“疫”斗争中,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全国派出共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不断挑战医学极限,携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成功治愈3600余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80岁高龄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其中有8位年龄超过100岁的患者,最大年龄108岁。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服务型组织。
     
      6.具有铁的纪律的纪律型组织
     
      铁的纪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战斗力,同时也告诫着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并筑牢了“三道防线”,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7.具有内在自觉要求的学习型组织
     
      中国共产党人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提出,要求各种产业部门都应建立工人学校。据考证,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党校是1924年11月在安源开办的安源党校,而中共中央党校的前身则是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苏区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而后随着长征到达了陕北。
     
      相比过去,我们现在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建立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好碎片时间,根据需求进行学习,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水平。
     
      8.积极适应主动创新的变革型组织
     
      在革命年代,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新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党指挥枪、统一战线等战略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其后的发展史上,我们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巡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积极适应主动创新的变革型组织。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说,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正是因为有这样与众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面对疫情,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出哪些优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我们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出了哪些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就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什么是“集中力量”?“集中力量”就是公共资源配置意义上的聚集,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既包括财力、物力、人力,也包括人文精神的力量。什么是“办大事”?“办大事”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把它们当作重点,集中力量去“作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我国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在领导力方面,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凝聚战“疫”最强信心。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疫”日记中就能看到这一点:2020年1月7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1月20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7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至3月,平均不到两天便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指示或讲话。这一系列行动,无一不体现党中央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部署,根据法律规定,迅速作出“封城”决定。对一个千万级的大城市进行“封城”,在世界历史上也属首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党中央的及时科学部署,我们才得以迅速控制疫情。以至于在北京再次出现疫情时,我们用短短不到三周的时间就控制了疫情,实现了本土确诊零增长。
     
      第二,在组织力方面,有条不紊,快而不乱,布下强大抗“疫”之网。2020年1月25日,党中央成立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组长的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从小组的战“疫”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快速地应对各项突发情况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截至2020年4月中旬,全国各级财政投入疫情防控的财政资金超过1000亿元,其中湖北共筹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210亿元。我们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若干方舱医院。其中,雷神山、火神山不是普通的医院,而是传染病防治医院、负压医院。要知道,国外建成一个传染病防治医院,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但是,火神山医院5小时完成场地平整设计、24小时完成方案设计、60小时拿出设计施工图;雷神山医院1天内完成设计方案、3天完成设计施工图……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都能有条不紊,广大网民还通过网络直播当起了“云监工”,这一切都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
     
      第三,在动员力方面,调动各方积极性,聚沙成塔,汇聚战“疫”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于是,我们便看到,无数志愿者来到了社区,来到了医院。疫情防控没有前后方,即使许多人只是“宅”在家里,也依然是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贡献。我们甚至能够看到,许多新冠肺炎病人在康复、有抗体之后主动要求献血,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今天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那么,是谁改变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社会动员力,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凝聚起来,聚沙成塔。
     
      第四,在软实力方面,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公共卫生健康共同体。在我们与疫情激烈交锋时,习近平总书记不忘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通话。在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之后,我们积极和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交流了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同时,我们还向邻国日本捐赠核酸检测试剂,向邻国韩国赠送医疗物资。我们在自己做好防控的情况下,紧急调动资源支援意大利,因为我们坚信病毒无国界,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呼吁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可以说,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检验,一场“大考”,检验出的是优劣势,考查出的是长短板。回望来路,我们不敢有丝毫自满,因为未来征途漫漫;远眺未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无论过往还是将来,我们都无比自信,因为真切感受到了制度的优势。在未来的路上,我们将直面问题,勇往前进,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抗“疫”法宝的同时,更提出了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变革新任务。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