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民:探寻生命意义,追求人生价值——关于道德、认知、人生、追求的理解

                            
    0

    时间:2022-04-13  来源:新华网


  •   在新时代,我们青年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今天,我们将从时代责任、道德规范、认知行动、人生追求四个方面出发,深入剖析“探寻生命意义,追求人生价值”的深刻主题,为新时代青年发展自身、奉献社会提供深层次的指引。
     
      时代·责任
     
      ——新时代·我们·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所以,我们青年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之中,要立志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新时代,我们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在全球将近160个国家的一级科学组织及下属的1600个二级科学组织里担任领导职务的近1万名科学家当中中国只有206人,约占2.3%。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里担任主席的仅有一两个人,在二级科学组织里担任主席的也只有二十人左右,比例非常低。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且国际公认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八大科技奖项中,到目前为止,中国籍科学家只有屠呦呦获奖。这就证明中国虽然人口数量多,但拔尖创新人才太少。
     
      21世纪,世界公认的公民七大核心素养有: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考、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由此可见,我们所追求的综合素养,其构成就包括了精神长相、人格、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尤其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全部,即人的精神世界,多指个性中有格调、有品位的精神内容,特别是表现在道德方面。所以说,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高尚的人格。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未来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在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健康生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个方面。也就是说,这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什么是关键能力?对于关键能力的解读有很多角度,比如阅读、思考与表达,认知、合作、创新与职业能力等等。什么是必备品格?一般来说,必备品格指的是最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的关键品格,表现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负责等方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现在的青年,到2035时正开始深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到2050年时,就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力量。到那时,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怎样成为这样的人才,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之一。一个复合型的人才,除了要有专门的技能、研究,还要涉猎多个领域,具有综合素养。到了2035年、2050年时,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热爱生活、有审美能力、有专业技能、有高尚品格的科学家们。由此可见,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感、有追求、自信、乐观、有趣、仁爱、踏实、坚毅、有主见、有思辨、有个性、有动力、有创新。我们要以此为目标努力,就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所说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道德·规范
     
      ——社会·他人·我
     
      新时代的青年,怎样理解道德、规范,怎样理解社会、他人和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就要照顾他人的感受,就要遵守社会的公共秩序。从古至今,无论社会是什么形态,道德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
     
      “道”,指的是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规律、原则或道理。“德”,指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或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来理解,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荣辱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其中,社会舆论起到了批判的作用,传统习惯则约束着我们,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反求诸己”等等。当然,道德的实现也离不开我们的内心信念。
     
      信念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道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名人对道德的阐述,比如康德说的“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罗素说的“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智慧(能力)和道德(品格)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苏格拉底说的“美德即知识”;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能力和品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立性和各自的内涵特点,又形成了一种发展的机制,即相互促进、彼此关联。
     
      我们的青年从小学习社会公德、参与德育活动,肯定都知道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成,比如“为人民服务”(利他主义)是核心,集体主义是基本原则,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我们要重点理解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道德有三个层次:一是最低层次,如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不假公济私、不搞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这是我国公民在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关系时的最低道德要求。二是较高层次,如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最高层次,如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在“公”“私”发生矛盾冲突、不能两全时能够做到因公舍私。这就是我们要用毕生时间去学习、理解与践行的道德层次了。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说道: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现在的人或者说当下的人,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则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我们今天要谈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树立精神上的榜样,比如我们学习的是《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温、良、恭、俭、让”,或者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或者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的忘我、默默奉献的故事。2021年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的成绩,不是某一项措施、某一个策略的作用,而是中国老百姓独特的文化和高度的利他主义精神的结果,就像哲学家冯友兰说的,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认知·行动
     
      ——情绪·生活·我
     
      情绪、个性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我们怎样从行动的角度上理解认知,以及怎样管理我们的情绪,怎么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比如,我们在青春期时总会表现出一些复杂的心理:不愿让大人管,但在遇到具体困难时还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自尊心大大增强,更渴望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感情变得内敛,内心世界活跃……尤其是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从父母转向同龄人、我行我素、苦恼、孤独等特征,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能够反思几个问题:你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视角与世界观吗?你能够面对友谊、爱情、学业、理想等方面的复杂情况吗?你能够分析自我、分析他人、分析社会、分析文化现象,进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吗?你能够愉快、专注、高效地学习和做事吗?你有正确的生活观吗?简而言之,我们的青年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如何管理情绪、发展个性、对待生活。
     
      有一种说法: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觉知就是我们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动机、情绪、习惯、品质、价值观等,是影响人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认知发展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会如何做好情绪的管理,比如如何摆脱焦虑、看清自己、理性选择、借助外力,以及使自身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具专注力、行动力,最终形成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我们要在认知发展、情绪管理上有所建树,一要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二要在面对多种选择时,找出最重要且唯一的选项,对模糊零容忍;三要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而不是随波逐流。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会做自我分析的过程,比如我的兴趣在哪里、我的优势是什么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去进行自我分析,比如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避免今天的“优势”变成明天的“威胁”,如何促使今天的“机会”变为明天的“优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自主的能力,养成专注地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掌握理性,找到“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的边界,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和谐、有分寸地交往,同时也学会拒绝。
     
      人生·追求
     
      ——未来·追求·我
     
      对未来的思考和创造将带给我们非凡的意义。人类只有思考才能前进,比如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工程计划,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人类基因组,现在都已经实现。其中,阿波罗登月计划就带动了很多创新产业的发展,如计算机、GPS导航等。随之,硅谷兴起,一批美国青年也受到登月的影响立志投身科技产业。所以,人是时代的产物,青年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20世纪的科学发展是每20年就更新一倍,而现在则是10年就更新一倍。对未来,我们要敢于畅想、敢于思考、敢于创造、敢于追求。
     
      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带给我们不尽的动力。未来的意义,在于不曾被经历,在于不断地更新。我们走向未来,需要今天扎实的每一步。珍惜今天、认识今天、过好今天,才是面向未来的态度。思考生命价值、追求人生意义,就是追求生命的完整。
     
      面向未来,追求有“我”。从国家的层面上讲,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里就一定会有我们青年的心血、力量。从个人的层面上讲,我们要追求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个认真合格的从业者、一个善良和善的家庭成员……就像一位教育家说的: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
     
      那么,我们要怎样追求这样一个未来?一个良方就是,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精神长相。个人优雅的外表和谈吐来自阅读。我们要增长智慧,就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现实的人生,涵盖我们的生活、成长、经历、思考、感受,我们天天都在“读”;另一本就是伟大的人文经典。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趣,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发现、感受、体验和想象其中的真善美,比如《论语》中的仁爱君子、杜甫的道德境界、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等等。
     
      值得我们共勉的是,今天的青年还可能面临着诸多外部压力带来的焦虑、冲击,而我们依旧要勇敢面对、自律自制。只有过好今天、思考未来、创造未来,我们才能赢得灿烂的人生。新时代的青年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