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原:管子及其经典思想

                            
    0

    时间:2022-05-09  来源:新华网


  •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总结梳理了“九流十家”,即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九流”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家”就是“九流”加上小说家。今天主要介绍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及其经典思想。
     
      一、管子其人
     
      法家的代表人物除管仲外,还有商鞅、韩非等。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法家先驱。《管子》一书以春秋时代政治家、哲学家管仲命名,记载了管仲及其学派的言行事迹。汉代学者刘向对《管子》进行了编辑。清代的《四库全书》将《管子》列入子部法家类,现在共有八十六篇。《管子》编写和发展的过程很长,涵盖的内容涉及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等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管子(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子相齐四十年,将齐国的政治影响力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并因此备受瞩目。
     
      历史记载,最初管仲为了谋生与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后来又做了其他事情,也都失败了。直到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准备请鲍叔牙出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须让管仲为相。后来,齐桓公和管仲互相配合,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霸。
     
      二、管仲之谋圆霸梦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九合诸侯”中的“九合”不是九次,而是用“九”来表示很多次,据考证是十多次。“一匡天下”中的“一匡”是统一、匡正的意思。“管仲之谋也”的意思是依靠着管仲的谋略。“以区区之齐在海滨”的意思是齐国最开始是在很小的一块地方,并且在海边。“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意思是通过积累财富,把经济搞好,让国家富有,军队强大。“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意思是善于利用祸事而变为好事,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这是司马迁赞扬齐国的话。《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这一段中的“威”“宣”是指齐威王、齐宣王。“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就是说,到了齐威王、齐宣王的时候,齐国依然很强大。
     
      我们看看齐国的文化发展。齐国有个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其中著名的学者有孟子、荀子等。其中《管子》的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孔子非常欣赏管仲其人,曾多次称赞管仲。《论语·宪问》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不是凭借武力,而是因为管仲的功劳。《论语·宪问》还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也是在称赞管仲。
     
      三、管子的经典思想
     
      《管子·内业》记载,“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这句话是告诉君王,你的话说得得当,一句话能使天下之人都信服,一句话能使天下之人都听从。《论语》里也有类似的话,“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
     
      恩格斯曾表示,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列宁曾表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就告诉我们做事说话要掌握分寸。古代的君王也是。
     
      《管子》记载,“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我大概翻译一下,你能够专心一意吗?你能够不占卜而知吉凶吗……能够做到不求于人而独自解决问题吗?那么就思考再思考。思考不通的话鬼神会帮你。但是也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气发挥作用。这里的“精气”是什么?是人的精神。
     
      《管子·牧民》记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就是说,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管子·版法》记载,“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这句的意思是人民贫困,政令就繁复无效;人民苦于劳役之灾,政令就无法贯彻。
     
      《管子·治国》记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这一段也是讲了治国之道。刘向在《管子》一书的序中也强调了富国安民的思想。
     
      《管子·治国》记载,“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治国之道农为本。
     
      《管子》一书中还强调,要保护自然环境,比如,捕鱼要什么时候能捕,什么时候不能捕,这些都有提及。《管子》里还强调,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反面转化。
     
      《管子》还讲了法律。国君制定法,各级官僚都要遵守、执行法律,老百姓也要遵守法律。
     
      《管子》还讲了调研方案,比如,要调研各地粮食余缺,贫富差别,社会治安,发展趋势等。君王做事要考虑长远利益,涉及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
     
      《管子·形势》记载,“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这是告诉我们,我们要认识并且按自然规律来做事情,这样老天会帮助你,虽然暂时弱小,以后必定会强大;违背规律的事物,虽然暂时成功,以后必定会败亡。
     
      《管子·霸言》记载,“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句的意思是霸王之业的开始,是以人民为本。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
     
      《管子·霸言》中说,“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意思是说,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往往得人心,而计较小利、狭隘自私的人常常失去人心。《管子·霸言》中还说,“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这句话类似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齐桓公和管仲还有个故事,我讲一下。有一天,齐桓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管仲来见他,这时有两只鸿鸟从窗户外面飞过去,齐桓公说仲父(指管仲),您看这鸿鸟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有时候往,有时候来,不管多远,它都能去,因为有翅膀,它能飞遍天下。鸿鸟有翅膀,能飞遍天下,那我要称霸怎么办?管仲说您有霸王之心,我不是霸王之臣,我不敢回答你。齐桓公就说,你就直说吧,用一句话来教导我。管仲说,您想称霸王,必须抓根本。齐桓公问,什么叫根本?管仲说,齐国的百姓是根本,是您治国的基础。要以人为本,顺民心。
     
      《管子》还表明,君王要集中听取老百姓的心声和意见,然后把老百姓的意见综合起来。对于君王来说,你做得不对的地方,老百姓都会知道,逃不过老百姓的眼睛。君王做错了,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怪罪你了。如果君王不能看到自己的错,老百姓就会看到你的罪错。
     
      《管子·匡君小匡》记载,“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这就是说齐桓公能够借着各位大臣的谋略,来增长自己的智慧。
     
      《管子·形势解》记载,“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这句的意思是,海不排斥水,所以能够成为大海;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为高山;明君不厌恶人民,所以能实现人口众多;士不厌学,所以能成为圣人。
     
      《管子·七法》记载,“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这句是说,不计算好就办大事,就好像没有船去渡过艰难险滩一样。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善于谋划。
     
      《管子·霸言》记载,“释实而攻虚”。这句是说,打仗避开敌人强大的地方,寻找敌人的弱点去进攻。《管子·霸言》还记载,“释难而攻易”。这句的意思是,打仗要避开敌人难打的地方,攻击敌人容易攻击的地方。
     
      《管子·制分》记载,“故坚其坚者,瑕其瑕者。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这两句的意思是,攻击对方坚固的地方,对方薄弱的部分也会变成坚固的了,攻击对方薄弱的地方,对方坚固的部分也变成薄弱的了。说一个叫屠牛坦的人早上能解剖九头牛,并且这时他的刀依然锋利,这就是因为屠牛坦了解该怎么解剖牛,知道哪里是牛脆弱的地方。
     
      《管子·枢言》记载,“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我理解这句就是要加快进行探索,因为万物是众多的;要努力进行探索,因为万物是随时流逝的;要加强进行探索,因为万物是意旨精深的。我因此受到启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快、做强、做大。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