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及时代价值(下)

                            
    0

    时间:2022-08-30  来源:新华网


  •   一、歌曲蕴含的时代价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里面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处、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关口,一个真理不断被验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我们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个时代,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百年风雨,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逻辑。
     
      我们从现实逻辑来看。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可以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国情。
     
      我们看世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
     
      一是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的格局加速演变。
     
      二是国际力量格局之变——各方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四是经济全球化之变——经济全球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
     
      五是全球治理体系之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六是大国竞合关系之变——世界主要国家战略博弈更趋复杂。
     
      七是人类文明交往模式之变——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
     
      那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趋势是什么?是从原来“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转变;是从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勃勃生机的重大转变。而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多指不以个人或特定政治势力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时代发展大趋势、大潮流、大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极力遏制我国发展进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牢牢站稳脚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就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做好战略部署,把握战略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向深入。
     
      我们看国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最后都失败了。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12年—2021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上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这些成就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团结全党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二、歌曲蕴含的时代价值——必须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里面唱到“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歌曲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我们必须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不断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0年来,我们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我们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众议院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菲科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回答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始终做一名“人民的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我们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具体措施。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我们一面要把蛋糕做大,一面要把蛋糕分好,要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所奋斗的一切就是为了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全人类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百余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可以说,正是由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歌曲蕴含的时代价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里面唱到的“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实行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创造,而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走中国道路,要凝聚中国力量,要发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现实国情,这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余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预言,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末进入历史博物馆。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引领旗帜,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从世界历史来看,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相似的历史境遇和发展任务,故而中国道路的成功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客观历史活动的艺术反映,真正展现了人民的心声、历史的旋律,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传唱,而这也正是文艺作品产生和传播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韩沙: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党校讲师)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