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0

    时间:2022-09-30  来源:新华网


  •   一、正确认识新发展格局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注意,这里把之前的“加快形成”进一步深化为“加快构建”。这个改变是对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未来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重大部署。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指出:“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正确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六个方面。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被动应对、一时之策,而是主动选择、长期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作为、战略选择,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单循环,而是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两者相互联系,是有机的整体。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地区小循环,而是全国大循环。我们知道,畅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只考虑本地区的小市场,搞小循环,这是不行的。
     
      第四,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传统大循环,而是时代大循环。时代大循环要基于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们要实施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促使整个国民经济降本提效。
     
      第五,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供需一侧单一发力,而是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先导性和主导性作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们也不能单一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是应该在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重视需求侧系统性升级,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系统性升级统一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六,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某一经济部门的事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们要提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涉及国民经济运行各部门、各区域、各环节、各要素,不仅如此,从战略上看,还涉及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之间的畅通。
     
      二、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两个大局”提出来的,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当前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价值链持续攀升。在创新能力上,中国已经开始从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正从跟跑者、并跑者逐渐变成领跑者。
     
      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已经从“点”的爆发转向“群”的突破。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
     
      3.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变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近年来,虽然世界局势在不断变动,但我们取得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中国正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奇迹。
     
      5.世界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当前,随着“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通胀问题加剧,全球经济将面临从“过热”向“滞涨”持续转变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应对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二)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1.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多维度、多因素考量问题。
     
      (1)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就国内而言,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
     
      (2)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具体而言,一要保障产业链条安全;二要保障重要产品安全;三要保障核心技术安全。
     
      (3)把共同富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我们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我们在区域发展、领域发展中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这三个要素驱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依靠这三个要素驱动发展,更要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4.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我们不是主动脱钩,而是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5.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大国经济内在的本性要求。一个国家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不仅受本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受国家经济规模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市场规模不断萎缩,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国内大循环的潜力,提升经济自主性。
     
      6.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1)我国物资基础雄厚。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2)我国人力资源丰厚。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3)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下一阶段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关键点。(4)我国发展韧性强劲。(5)我国经济长期向好。(6)我国国家治理效能提升。(7)我国社会大局稳定。(8)我国制度优势显著。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和举措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个任务
     
      1.打造高质量国内循环
     
      (1)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四大环节,它们畅通了,整个国民经济就畅通了。
     
      (2)供给体系、需求体系要适配。我们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系统性升级有机统一起来。当“双侧”发力以后,我们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3)生产要素要全面流动畅通。经济循环的核心是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畅通。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
     
      (4)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要循环畅通。宏观层面,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反哺实体经济;微观层面,我们要推动大型集团公司实行产融结合。
     
      (5)畅通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循环。城乡经济要素要流动自由化,城乡基础设施要同质化,城乡公共服务要均等化,城乡生态环境要一体化。只有实现以上“四化”,才能够让城乡之间的经济畅通起来。
     
      (6)畅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循环。只有畅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循环,才能形成全产业链、全生态圈。
     
      (7)畅通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循环。我们要发挥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禀赋优势,促进产业一体化。
     
      (8)畅通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之间的循环。
     
      打造高质量国内循环不能就经济谈经济,还要把经济循环和非经济循环统一起来。比如,畅通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畅通低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畅通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畅通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大循环、畅通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畅通公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畅通幸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大循环。
     
      2.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四个要点:
     
      (1)深化流动性开放。过去,我们重视商品出口,今后我们要把商品进口和商品出口排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深化商品流动性开放。深化要素流动性开放。过去,我们注重引进外资,今后不仅注重引进外资,还要更加注重对外投资。
     
      (2)拓展制度性开放。我们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从倾斜式开放到平衡式开放。过去,我们的开放是倾斜式开放,今后我们要转向平衡式开放,包括:开放客体结构平衡、开放流向结构平衡、开放产业结构平衡、开放地区结构平衡、开放国别结构平衡、开放形式结构平衡。
     
      (4)从经济领域开放到非经济领域开放。比如,我们要深化公共卫生、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应对气侯变化、海洋合作、野生动物保护、荒漠防治等国际合作等。
     
      3.打造高效率一体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彻底打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打造高效率一体循环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来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循环的效率。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个举措
     
      1.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从消费方面看,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体包括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公共消费、扩大休闲消费、改善消费环境。
     
      从投资方面来看,增强投资是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们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这里包括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健全项目谋划、储备、推进机制,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投资项目落地见效。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2.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1.完善劳动收入增长机制;2.正确处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关系;3.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4.平衡劳动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关系;5.补齐薄弱环节,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6.深化“放管服”改革;7.在完善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的同时,健全全社会的第三次分配。
     
      3.坚持创新引领发展。1.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2.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3.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4.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5.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7.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8.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四、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是有机的整体
     
      第一,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知道,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第三,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可以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的来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前后贯通,环环相扣,形成了有机整体。
     
    (李海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