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收入差距在扩大 高低倍差超10倍

    时间:2016-08-04  来源:求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副院长、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晓河,指出“我们过去历年来政府都在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这成为阻碍消费增长的巨大阻力。

    马晓河指出,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5221元,而20%高收入人均收入为54544元,高是低的10.45倍。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资料图)

    而且,纵向来看,城市、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14年,中国城市20%的高收入和城市20%的低收入之间的收入差距,由3.6倍扩大到5.5倍,十几年间扩大了1.9倍;同期农民内部20%的高收入人群和20%的低收入人群间的收入差也从6.47倍扩大到8.65倍,十几年间扩大了2.18倍。

    这就形成了结构性矛盾,一是中低收入人群没有能力消费,二是中高收入人群不愿消费,因为国内缺乏优质产品。

    马晓河指出,背后的原因实际是因国民收入制度不合理导致。一方面导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挤压了消费空间;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又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

    一个现象就是,“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马晓河说。

    以下为发言实录(标题为编者所加,部分地方略有改动):

    当前经济没有明确好转的信号

    我对当前经济判断是经济增长好转信号不明显。经济增长连续23个季度从高位下行,目前经济增长好转信号不明显,多数指标表现偏弱,通缩风险压力缓解迹象不明确,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是在下行通道。

    (体现在)几个指标,第一,GDP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现在是下行的。第二,工业增长。第三,PMI是当前经济回升的一个迹象,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PMI上了好几次都下来了,只有一个月的上行来证明要上,论据不足。再看价格,工业品购进和出厂价格,收窄幅度变小,但是是在很大的区间向上回升的,在深水期潜伏着。货币供给有所改善,货币发行量M2和贷款有所增加,但是货币没有到实体经济。因此,当前经济增长没有明确的好转信号。

    为什么经济增长下降呢?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既有周期性,又有结构性,也有体制性,周期、结构、体制搅在一块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降。

    从周期上看,中国已经是中上等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不下滑,为什么?总量变大,结构成熟。我算过一个账,去年我们增加的GDP是4.03万亿,现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2000年的六点几,我们现在6.9,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44%。第二,结构成熟了。办一个水泥厂跟办一个发动机厂哪个容易哪个难?办一个钢铁厂跟一个大型集成电路厂哪个难哪个容易?

    从需求看,中国的需求结构出现了问题。第一,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一方面存在着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公共投资用于生产投资的资源太多,挤压了消费空间,增长太慢不利于消费。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谁给他钱消费?这是很多人忽视的问题。

    现在有人说中国的消费是上升的,从2006年以来投资消费在下行,消费业在跟着下行,投资下得快,消费下得慢。另外一个群体是40%的中高收入群体,但是他们不想消费。因为供给结构有问题,没有优质产品、安全食品,只好到国外消费,国外消费也不能把财富消费完,就存起来。供给结构限制了中高端的消费结构转换。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