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把握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基本规律

    0

    时间:2011-12-31   来源:未知


  •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党的干部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各项工作卓有成效。但干部教育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和理论学习,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发展新变化和干部工作新需要,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质要求是贵在创新,关键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着力点就在于呈现一种“新”意2012经济形势分析 

      国家行政学院主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副院长周文彰同志的新作《总想有新意——周文彰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实录》最近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辑录了作者从事中高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年半来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格局的思考,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改革的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发展的探索干部培训 

      在研究探索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时,作者以我国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成长规律为大的视角和大的背景,从中央对新时期行政学院定位和发展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干部教学培训的理念创新、格局创新、体系创新和质量提升2012经济形势分析 

      比如,在目前我国多数地方院校、行政学院“二合一”体制下,如何善于发挥这一特殊体制的独特作用,作者避开历史性缠绕,鲜明地提出这个体制恰恰可以互补互利、良性互动。行政学院系统要努力的目标就是把二者优势结合起来,既要运用、借助和借鉴党校长期积累的办学力量和实践经验发展行政学院事业,同时要强化行政学院意识,树立好行政学院品牌,通过行政学院发展促进党校的发展。

      作者在全书中不厌其烦地论述了课堂教学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中心环节,勾画了一幅适应新时期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干部培训班次全景图,提出了高度重视和全面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质量观”、“评估观”和“艺术观”。

      比如,作为一位给高中级领导干部讲授课程的老师,应当用怎样的一种语言和形象来表达内容,如何正确使用讲义和教材,如何平衡好讲授与论理、案例与实际、言之于堂与功夫在堂下的关系,作者都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要求干部培训 。要做到这些,周文彰提出,必须强化严格科学的教研管理,需要营造传帮带的团队合作教学氛围,通过构筑起教学观摩、学员评课、专家听课 “铁三角”教学效果创新型评估体系,让授课老师既有“吃透理论”、“吃透实际”、“吃透学员”的“三吃透”压力,又有“不原谅自己、不放松要求、不放松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2012经济形势分析 

      周文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第一批哲学博士,后来教书育人、研究学术、著书立说写文章便成为他的生存方式。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感召他走出象牙塔,带着中青年学者的一腔热血和丰厚的哲学思维南下海南,身体力行于哲学的实践观。虽然做官了,日理万机,没有时间著书立说了,但在广阔天地中的社会实践,既丰富着人生经历,更丰富着他对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所以无论是对特区理论的独特分析,还是主抓地方宣传思想工作,都是其哲学思想的实践图说,是一种善于发现事物变化本质的哲学素养经济学家 。作者深知:哲学就是社会观察和思考,哲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哲学就是人本关怀和现实回应干部培训 。所以,十多年后他再次回到教学和研究单位时,主动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勤思考、善学习、乐创新,已经成为他的自我存在和本性回归。因此,该书的文化管理、社会管理和媒体采访板块的20多篇文章,无论是谈当今中国最富活力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是谈为广大群众最为关切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管理问题、人才发展问题等,都凝聚着一位哲学家的智慧,也反过来促成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今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求,进而体现出一位党的教育工作者的情怀2012经济形势分析 

      因为是哲学工作者,他懂得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社会发展的螺旋不断盘升;

      因为是教育工作者,他懂得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势推陈出新;

      因为是党的教育培训工作者,他懂得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夯实国强民兴之基。

      加强和改进我国干部学习培训创新无止境,希望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同仁乃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 《总想有新意——周文彰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实录》这部新书中获取营养,汲取智慧干部培训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