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学的新框架

    0

    时间:2012-09-12   来源:未知


  •     研读习近平校长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的讲话与他近年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我们深化了对党校教育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教学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定位。近平校长是从党的思想建设的高度来讲的,也打开了我们看党校教学的视野。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关键性的历史阶段,处在网络时代开放的文化环境之中,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利益关系,党校教学作为思想教育和精神培养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才能真正有效而不是虚应故事,不是一个轻易、简单的问题。近平校长的讲话给党校教学确定了新框架,这个新框架是“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在新形势下的实现。我就此谈谈个人体会。

      (一)突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共产党是有意识形态的党,是有信仰、有主义的党,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类社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这一点上与西方仅仅以选胜、执政为目标的机会主义政党有本质不同。理论和信仰是党力量、智慧的源泉,必须代代相传。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的性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队觉悟对党来说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就是要强化这种信仰和觉悟,这是党保持先进性与战斗力的保证,理所当然应成为党校的首要任务。实际上理论教育也是广义的党性教育。专门的党性教育中,在强调党的优良传统教育的同时,近平校长还讲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是大有新意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植根于党员、干部的心中,从“以身许国”到“有所不为”,从“鞠躬尽瘁”到“先忧后乐”,中国传统的圣贤精神与我们党的先锋队意识相契合,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近平校长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有两次专门讲对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在培训班是系统讲授,在进修班是专题讲授、研讨。怎样深化对“体系”的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强调教学的“学科基础、问题导向”,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来深入阐释党的理论,用对现实问题的深入调研来促进对理论的认识、推动学术创新,避免教学的表面化与八股化。我们也努力借助对“体系”的教学推进党校的学科建设,为党积累学术资源、培植文化元气。

      (三)坚持学习马列经典。马列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是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基础。近平校长对学马列经典有专门论述,我们对此有强烈共鸣。我们在所有班次都开设了马列经典导读课,辅导学员研读原著,真正读进去,不仅从中学得理论与思想,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气与词采,体会经典作家的情怀与人格,受到熏陶。马恩列毛的著作都是真文章、好文章,学员研读有浓厚的兴趣。党校教师也借导读课深化对马列经典的研究,巩固党校在这方面的学术优势。

      (四)以读历史辅助学理论。近平校长强调干部读史,是对党校教学的新拓展。马恩的哲学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产生于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历史有特别密切的关联,学理论必须辅之以读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历来是“经史并重”,读经以立身明志,读史以增智益能,所谓的“熟读经史”。我们应借鉴这种成功的教育经验。读史也是个人修养的过程,通过读史把数千年的兴衰成败装在心里,通过读史与前代的仁人志士对话,通过读史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与认同,也通过读史增强历史感。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了党史、中国史、世界史导读,深受学员欢迎。

      (五)读书、改进文风和调查研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读书是比听课更深刻、更积极的学习,读书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生活。党校教学就是要引导学员进入潜心读书的状态,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中反思实践。文风是干部内心世界的外化,是党风的体现,也折射出党的气象,事关重大。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贴近群众的不二法门,是实事求是校训的直接体现。我们按照近平校长的讲话精神,把读书、改进文风和调查研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觉得确实行之有效。读书以勤,为文以诚,求是以实,党校学习乃有可喜景象。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