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关于债务危机的几点思考

    0

    时间:2017-05-02   来源:环球网


  • 专家介绍: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新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在《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读书会上就金融危机发表了几个精彩的观点:
        1.债务危机从哪里来?
        张维迎提到所有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如果没有债务危机,就不会有金融危机,也不会有经济危机。但问题是,债务怎么形成的。现代银行体系确实可以创造债务和货币,而且不可否认金融创新也会提高或强化银行创造债务的能力,全球化也会使债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导致金融危机之前出现过度负债以及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的核心原因,不是金融体系本身,而是政府的宏观货币政策,特别是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实施超低利率货币政策——当经济中的货币已经过多的时候,他依然认为货币不足,认为由于新经济的原因,需要更多的货币和更低的利率。所有的货币债务,从最根本上说都是由基础货币创造的,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此外美国政府的其他政策,包括“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使很多不该买房的人买了房,这也一定会导致过度负债。
        2.未来怎样才能不再陷入新的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张维迎谈到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金本位的问题。虽然恢复金本位或某一种贵金属通货是不可能的,但是金本位的思想非常重要。在金本位下,任何人得到金子,必须要用劳动交换和其他资源交换。金子是需要花成本挖掘的,不是可以无成本印发的。因此只有解决货币印制成本问题,才能在当前约束政府无节制印发货币。例如比特币,其印发就是有成本的,所以不能乱发。在法定货币制度下,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量固定增长率政策可能是唯一可取的。
        第二是部分准备金制度的问题。部分准备金是创造债务的一种方式,也就是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方式。那能不能实现全额准备金呢?这个思路值得我们考虑,如果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就不存在所谓的金融危机。特纳勋爵认为银行的自有资金充足率应提高到20%—25%,但是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不断提高,从现在的10%、12%,逐步提高到70%、80%,那时候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特纳勋爵担心的问题就可以避免。那时银行的真正功能就恢复到最基本的把储蓄换为投资。对于消费而言,交易对象也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不是由金融机构创造的虚拟交易。
        以上这些方法,虽然会使我们花更长时间才能走出这次危机,但是也许会使我们未来不会再陷入新的危机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