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奇:我所知道的光远老师

                            
    0

    时间:2013-11-18  来源:未知


  •  

        9月26日上午从网上得知于光远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倍感悲痛!在我的眼里,于老不只是一位名人、学者、高层领导人,更是一位亲切而平凡的长辈。从1992年家父创办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以来,我多次在开达的活动中见过于老,聆听过老人家的妙话经典,更有幸的是,于老的所做、所教对我的生活有过深远的影响!

        自从父亲开办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后,我从他嘴里听到关于于老之事越来越多。也是在此时,我得知:当年于老为父亲时,一直给自己的女儿小东写日记,后来这些日记在文革抄家过程中,被红卫兵抄走遗失了,很是可惜……我为此感叹:一位父亲,国家领导人,天天忙于工作,还这么有人情味儿,有父亲的责任感,真是让人感动!那时,我虽然还没有见过于老,已感到他身上自然流淌出的亲切!1993年,我有了女儿后,也萌发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她成长的念头,……做的过程中,才知道,干这件事有多么不简单,生活是那样的细碎,我好像有办不完的事儿,总没时间完成此念,最后这部分内容由母亲代劳了(一直记到她去逝)。

        正因为受了于老当年为女儿小东写日记的影响,加上我母亲在这件事上的坚持,才有了我后来动笔写女儿与自己成长记录的事。以妈妈写的那些日记为资料加上自己的记忆与体会,我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育儿记录与反思。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梳理自己家庭教育的思路(我博文中有些内容就来源于此记录)。

        触动我动笔写这十几万字记录的鞭策力也源于于老。因为学术观点以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事情,父亲常与于老联系向老人家请教。每次与于老见面后回家,他的心情都会很好,总是跟我聊于老:“光远同志提出应该搞休闲文化……”、“光远同志认为人应该会玩儿……”、“于老提意办个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父亲一说,我一听。不管怎样,于老离我太远,年纪又大,父亲转述的这些内容不能调动起我的好奇,终于有天父亲回家对我说:“于老真是个乐天派!把自己用完的铅笔头儿都收藏起来,放在盒子里,休息时拿出来把玩,为那些短得不能再短的各式铅笔头排队,还拿出来向我们炫耀……说自己是二十一世纪文坛新秀……”

        什么?二十一世纪文坛新秀!这位老人家可真是太有趣了,八十多岁的年纪竟然会说自己是文坛新秀!以他的学术成就,在经济学界的威望,“文坛新秀”这种东东怎么可能打动他呢?没想到于老竟然说自己是“文坛新秀”,真是太有意思了。因此,我主动与父亲聊天儿想好好了解一下于老,了解一下这位让我感到好奇的老人家……他运笔勤耕的行为感动了我,老人家为了弥补当年丢失小东成长日记的遗憾,竟然在1995年小东有了女儿非非第一天起,开始为这个小外孙女儿写成长日记,还说这孩子是他的观赏动物……人到这把年纪,竟然活力四射,超过我这三十出头之人,再忙再累也无法与老人家相比呀,没什么可说的,写吧,老老实实地写自己与孩子的成长追记!

        1995年的夏天,开达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举办过一次游园活动,我与于老不期而遇,中午就餐时,我竟然有机会坐在于老身边,与这么著名的大经济学家坐在一起的机会对我而言十分难得,能向老人家请教些什么就好了!我坐在那里暗中盘算。当时新闻、报纸天天都在谈泡沫经济,可我还真不太明白这泡沫经济说的是啥!就向于老问问这个问题吧:“于老,我想向您请教个问题,不知道可以吗?”于老转头看着我,用微笑表示认可。“现在报纸上天天讲泡沫经济。您能告诉我什么是泡沫经济吗?我在书上没有查到这个名词,所学的经济学课本中也没有这种提法,我很想知道,这泡沫经济到底指的是什么?”于老听完我的问题没有回答。我想:这问题应该很不靠谱,一定是个傻问题,于老是经济学大家,怎么会回答我这么初级的问题呢!与于老的对话就此停止,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于老身边,没敢再多言……

        一会儿服务生把啤酒拿来给大家斟上,于老伸手把酒杯拿到了我的眼前,这动作让我意外而不安,马上站起来准备推辞,这时于老示意我坐下,并向我发问:“你说这是什么?”

        “这是啤酒。您如果不喝,我让他们给您换别的。”

        “对,啤酒。”

        我以为老人家耳背,没有听见我的话,想再向他大声询问一下。

        “啤酒上面的是什么?”于老没等我开口继续发问。

        “是啤酒沫儿……”

        “如果这杯子里的啤酒一点儿沫儿都没有,这啤酒怎么样?”

        “怎么会呢?是啤酒就都有啤酒沫儿,除非它是别的,否则都有沫儿……”

        我被于老问得有点儿晕,后悔坐在老人家身边,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谈起啤酒来了?我对啤酒可是一窍不通,再问下去怕是回答不了。再说,我跟老人家说过了如果他不喝啤酒可以让别人给他换呀,为什么一定对啤酒追问不休?……

        我自顾自想着,于老的问题又来了:

        “你喝啤酒,是喝啤酒还是喝泡沫?”

        “当然是喝啤酒。”

        “如果这个酒杯里全是泡沫,你会怎么办?”

        “找服务生呀,哪有给客人斟啤酒,不给酒光给泡沫的?泡沫全下去后,杯里只可能有一点点酒,这不是坑人嘛!”

     

        于老看似对我的回答很满意,端起那只他拿到我眼前的酒杯呷了一口:“就是,喝啤酒嘛,喝的是酒,没人喝泡沫。可一杯没有泡沫的啤酒绝不是好啤酒,而全是泡沫就不能被称为啤酒。经济也一样,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泡沫,完全没有泡沫的经济不是好的经济,在改革过程中、搞活经济需要一定的泡沫,产生了一些泡沫是好事。如果全是泡沫,那就不是在搞经济,而是在骗人……泡沫全破之后,你就会发现杯子里什么都没有……”

        哇,原来于老是在回答我向他请教的问题,泡沫经济,一个说大不大,讲清楚还不那么容易的问题,就在于老的啤酒比喻中,短短几句话解答了。真是有意思!我的收获,不只在于明白了什么是泡沫经济,还在于于老用生活化的物品与现像,把这么专业的经济学词汇解释得如此通透、清晰易懂。向我展示了学术大家深入浅出的教导能力。真是太精彩了,受教,受教!后来,在我给朋友们讲课时,每每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很难讲的内容,就会想起与于老的这段对话,让我牢记:把难的事用简单的方式讲清楚,是一种本事,也是当老师应该学会的基本能力!

        于老不只影响了我,也影响到我的女儿。一天,父亲从于老家回来给我出示了一张他得来的名片儿,那是于老为自己的外孙女儿非非专门制作的。名片上除了有小家伙的名字、联系电话外,竟然还有个“玩学家”的头衔,这真是太有意思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竟然这般风趣有创意,连我这二十几岁的孩子妈妈都不曾想到可以这样让孩子开始真正的属于她自己的社交活动!

        做,我也要为自己的女儿制做一张这样的名片!一盒名片印好后,女儿兴奋不已,四处散发,她的这张小名片不只被许多亲朋收藏,更重要的是,小小的名片为孩子找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位同龄的美国小朋友田美琳,开启了女儿国内双语生活的又一个新天地!已过去十几年了,那些名片早已四散而去,家中余下的几张现在也不知所踪。但它给我们全家带来的美好乐趣,给孩子带来的社交体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这一切都源于于老那新奇的创意!这也是女儿对于爷爷格外亲的原因,每次带她参加开达的活动,见到于老时,孩子总是愿意离爷爷近些,因为于爷爷总是会主动对她微笑!

        现在于老走了,离开我们,与父亲相会于天际,他留给我的不只是悲痛,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把这些点滴写下来作为我对于光远老先生的纪念。30日是于老的告别会,因为我有课不能亲自去北京医院的告别厅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特写此文表达祭送之情,愿于光远老先生一路走好!

     

        郝志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原高级顾问何伟之女

        此文是郝志奇在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举办的于光远追思会暨于光远经济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