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可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

                            
    0

    时间:2016-10-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林毅夫

            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1975台湾国军陆军官校第44期毕业;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可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
     
      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讲,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就是怎么去理解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节节下滑。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9%,这是从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也是从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第一次连续六年下滑,而且这个下滑的压力还继续存在。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6.7%。这样一个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长速度,引起国内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对中国经济学家来讲,关心中国的经济前途自然要去了解经济为什么持续这么长时间下滑。
      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是自己内部的体制机制、增长模式、结构性问题所引起的。所谓体制,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比重还太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不高。所谓机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作用,这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目标,但是改革还没有完全落实,还有太多政府的干预。所谓增长模式,是说中国的投资比重太高,造成消费不增长,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所谓结构性问题,最近大家都会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产能太大要去产能,库存太多要去库存,企业的杠杆率太高要降杠杆,企业的经营成本太多要降成本。
      这些问题都存在是事实,对中国经济效率等等肯定有影响,但是不是这个就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我个人倒认为不见得。我认为,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
      只要放眼世界,我这个看法并不难证明,因为可以看到跟我国处于同样发展程度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他们在同一个时间里的经济表现。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10.6%,2015年是6.9%,确实下滑了。但是,巴西2010年增长速度是7.5%,2015年是-3.8%,跟我们一样是下滑的,幅度比我们大。俄罗斯2010年增长速度是4.5%,2015年是-3.7%,跟我们一样是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大。印度2010年增长速度是10.3%,2015年是7.6%,7.6%当然比我们6.9%高,但它同样是下滑。既然他们跟我们表现一样,一定是有共同外部性的原因。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外需部分确实不乐观,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要依靠内需,并且中国确实也有不少体制机制结构问题要改革,所以我们应该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结构性改革。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负债率相对较低,我们有条件适度扩大积极财政政策去提供需求。目前我国政府财政状况也相对好一点,可以用政府投资的钱来撬动民间投资,再加上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经济是有前途的。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