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哲:中国对外开放与能源战略

                            
    0

    时间:2018-11-14  来源:中国网


  •   今天,我想结合多年从事能源工作的研究,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有些东西不一定是权威的发布,但它是我个人的思考。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过去40年我们走过的路,对我这一代人来说确实是心潮澎湃。我们这一代人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甚至是某一个领域的推动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聚焦改革开放和能源这个话题,我想分几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对外开放的极端重要性
     
      讲到改革开放,我想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的一段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那么,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如何改变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古代丝绸之路带来了这个领域的繁荣,而清朝海禁让中国失去了工业化发展的最好时期,使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逐渐形成,给我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封闭只能带来落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2.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从跨国公司来说,现在基本上做到了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比如,一部华为手机在零部件的来源和构成上就展现了全球化的概念。实际上,很多跨国公司也是面向全球的,比如,福特汽车的设计在美国进行,组装在外国完成,零部件在全球采购。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商品、劳动、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这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现在,世界为中国提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开放的结果;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这也是一个铁的事实。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为我国进步和发展注入了不可替代的生机和活力。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对外开放的内涵
     
      开放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们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从途径上来说,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从特点上来说,要坚持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从意义上来说,对外开放使我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三)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有几个重大事件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第一个重大事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第二个重大事件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三个重大事件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个重大事件是我国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
     
      在这些重大事件的背后,还有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发生: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给我们从思想上、舆论上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非常好的舆论基础;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三是设立经济特区;四是设立对外开放区;五是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六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七是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些重要事件都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从一系列重大举措来看,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向世界宣布了我国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
     
      通过对重要节点发生事件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四)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好处
     
      从经济层面上看,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我国GDP总量增长226倍,经济总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此外,我国外汇储备也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当然,有人说外汇储备多和少要有一个度,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开放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不行的。
     
      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经济结构构成的变化。1978年至2017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018年前3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1%,这也反映了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变化。
     
      依靠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继续发展,就要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子还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几大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之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谈到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这里我想引用几个评价。《2017年欧洲创新指数记分牌》中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增长速度最快,其创新指数增长率高于欧盟7倍有余。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德国《时代周报》用数据解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其中一项数据指出我国申请专利位列世界第五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格局的内涵有五条: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扩大国别利益交汇点、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从全面开放举措上来看,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改善外资投资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这些重大举措正在一步一步展开,并有序推进。
     
      通过对对外开放的回顾和取得成就的展示,我们能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于我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二、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斯莫利在阐述未来50年人类面临的10大全球性问题时指出,能源问题是位列第一位的。2018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前10位里有6家是能源企业,其中5家是石油企业。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业等方方面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名词,分别是能源强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这几个概念把能源和经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单位GDP能耗反映的是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每创造一个单位的社会财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单位GDP能耗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越高。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带来的经济效益,能耗越高效率越低,反之效率就越高。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同时能源消费也是巨大的,这也是正相关的,近几年的能源强度是负的,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我国能源使用率在提高。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来看,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从十大经济体单位GDP能耗来看,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相当于美国的2.1倍、日本的2.3倍、英国的4倍,这表明我国能源效率还较低,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率上差距显著。当然,这只是2017年一年的数据,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所有情况都是这样的。我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注意到日本多年的能源效率都比较高,但是2017年的数据却没有英国的好,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国家GDP的增速与能源消费增速的比值,这一系数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讲的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能源是一个重要保障。
     
      当然,我们在讲能源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能源和环境。2000年以后,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急剧上升,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没有增加,这就说明我国化石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这是好事。在讲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时,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很多国家,尤其是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同时,我们要治理减排,这是没问题的,我国也签署了《巴黎协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消耗了大量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这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
     
      我们再看看能源的分布。首先看石油,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北美。中国的石油储量在世界上列第13位,但是从人均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贫油国家。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平衡性,就使得石油从生产、运输、消费到贸易一定是跨国际的。天然气也同样如此。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很多,独联体国家也是天然气大国。从天然气的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依然用量很少,欧洲、美洲等都是天然气消费大国。再看煤炭资源,我们经常讲我国是多煤、少油、贫气的国家,实际上煤炭世界储量排名第一的是美国,中国列第四位,占比大概是全世界的13.4%。
     
      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的先进程度。从全球看,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石油占34.2%,天然气占23.4%,煤炭占27%多。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60%多,这也能看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国际上的能源结构还是有差距的。
     
      我小结一下:第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驱动力;第二,化石能源过度消费和能源效率低下是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三,全球一次能源分布极不均衡,这也导致它一定是跨国之间的流动,石油不仅仅是普通的商品,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归为一种战略性物资,正是由于石油分布的不平衡性,所以在石油背后蕴含着很多政治的角逐和军事的较量;第四,石油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
     
      三、石油的发展史
     
      我讲了能源的重要性以及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能源消费中,石油又是那么重要,所以我想单独讲一讲石油的发展史。
     
      石油是什么?表述有很多,有人说石油是“黑金”,是“血液”,石油政治、石油美元、石油战争、石油危机、石油外交等等,都充分反映了石油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当然,石油是“工业血液”,是国家战略物资,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我们说石油背后又有政治,又有经济,又有军事,那么,它的发展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我想简要介绍一下。
     
      (一)世界石油发展史
     
      中国人对石油并不陌生,900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了石油,并预测到石油将来一定有大的作用。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的标志是1859年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领导的第一口现代化钻井被完成。为什么将此称为现代石油工业?因为它是用机械动力带动钻机的。在此后二十年的发展中,以洛克菲勒为代表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该公司不仅负责石油的开采,还控制了大量的原油生产,以至于到1910年前后很多人反对该公司,说他们垄断得太厉害。在社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下令由最高法院裁定,把标准石油公司拆分为若干个石油公司,其中,雪佛龙公司、美孚公司、埃克森公司是标准石油公司中拆分出来的比较重要的三大公司。雪佛龙公司、美孚公司、埃克森公司、德士古公司、海湾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公司,形成了“石油七姐妹”。“石油七姐妹”垄断了世界石油工业多年,也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石油资源,以至于石油出口国不干了,因为他们得到的回报非常低。20世纪60年代,石油出口国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联合起来限产保价,在此之后石油的价格开始上升,石油出口国团结起来以石油为武器,以此提高分成比例。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政治斗争和军事干涉。
     
      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石油价格一度非常低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石油公司纷纷进行合并、重组,最后形成了低油价时期的世界石油工业六巨头,即雪佛龙、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道达尔、康菲。
     
      2000年后,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很多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石油的重要性,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比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这是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国家石油公司的进一步兴起。
     
      当然,现在石油六巨头和国家石油公司也在不断竞争,从综合实力上看,六巨头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国家石油公司也是重要的力量。这是世界石油工业150年的发展脉络。
     
      (二)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是什么情况?我想简要划分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洋油”时代。洋油是近代中国人民对外国石油产品的统称。从19世纪60年代洋油进入中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洋油垄断中国达80多年之久,这一阶段我国石油生产量非常小,进口石油非常多。比如,早期我们点灯的煤油都是进口的,所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洋油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短缺时代。我国石油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大概只能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40%。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能够说有重大发现的,就是1955年发现的克拉玛依油田。20世纪50年代末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转变时期。大庆油田是在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松基三井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这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此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被相继发现。其中,胜利油田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
     
      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进入了石油自给自足时代。1963年1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经位于世界第六位。这一时期,我国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讲石油的发展史,就要讲一讲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最早我们只能进行浅滩上石油开发,真正到深海是做不了的,这一时期中央的决策非常英明,就是实行对外开放。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我们当时提出要把西方石油公司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我们先当“学生”,再发展壮大。中国海洋石油是对外开放最早的一个领域,海洋石油在管理上一直是先进的。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中国海油国内年产石油天然气总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2017年中国海油取得较好业绩,全年生产原油7551万吨,天然气259亿立方米。中国海洋石油取得的成绩和对外开放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
     
      这期间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到了1993年我国已经成了石油进口国,买石油是一个贸易问题,但是由于石油是战略物资的特殊性,有时候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得到。怎么办?中国的石油公司主动走出去,到海外自己开采石油,当然这也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引领,这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战略方针。
     
      我举几个成功的案例。第一个是中石油苏丹项目。1995年,中国和苏丹开始石油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纷纷从苏丹撤离,这在客观上为中国石油公司进入苏丹创造了机会,当然,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非常低,有的石油公司往往可不开采就不开采了,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1999年,苏丹124区项目油田正式投产,建成中国石油海外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这是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案例,也给我们走出去增强了信心。第二个是中哈油气合作。中哈油气合作是继中石油苏丹项目之后,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又一个成功案例。1997年,中国石油首次进入委内瑞拉石油市场,并以此为起点相继开拓了秘鲁、厄瓜多尔等市场,在南美洲站稳了脚跟。
     
      石油是一个跨国际流动的物资,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石油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很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面向未来,能源如何发展
     
      面向未来,能源如何发展?这就要说一说能源战略这个问题了。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从战略重点上来说,主要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切实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这段话是一个总的概括,是在布局未来能源发展中的着力点所在。
     
      那么,具体到能源战略,我总结了五个方面供大家思考。
     
      第一,要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我国现在一年有6亿多吨的石油消费量,如果能源效率提高一倍,就能节省很多能源。从节约优先的角度来说,一是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尤其是控制煤炭的消费增长,当然从我国能源结构上来说,煤炭消费增长短期内要想有巨变也是不可能的,对煤炭消费增长的控制核心是清洁化利用问题;二是着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不仅是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方方面面都要节能;三是推动城乡用能方式的变革,农村地区有很多潜力是可以挖掘的。
     
      第二,要实施立足国内战略,立足我国能源储量具有多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2亿吨以上,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立足国内战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核心是清洁化利用问题,稳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快海上油田开发,大力支持低品位资源开发,实现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从油气当量来看,排名第一的是长庆油田,长庆油田2016年生产油气当量超过5000万吨。从石油本身产量来说,大庆油田排名第一;从石油和天然气的油气当量来说,长庆油田是第一。长庆油田5000万吨油气从哪来的?都是从低品位的石油中开采出来的。此外,要大力发展天然气。有人问,我国页岩气水平是不是和美国差别比较大?从有些情况来看,美国的页岩气、页岩油确实全球领先,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势头也不错。中国石化在重庆已建成我国首个100亿立方米年产能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再有,要积极发展能源替代,加强储备应急能力建设。我国在能源储备上布局很多,建了很多大的储备站。原油储备是我们要积极发展的地方。
     
      第三,要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从现有的技术水平看,风能、太阳能等要想有大的替代,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但是作为战略上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能源战略不仅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推动科技创新和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要明确能源科技创新战略的方向和重点,抓好科技重大专项,依托重大工程带动自主创新,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长庆油田有很多低品位的油气开发,开采难度非常大。为什么我们早期不能突破低品位油气开发?主要是两个技术没有突破,即水平井技术和压力技术,这些技术不突破,要开采低品位的油气田和开采页岩气是不可能的。客观地讲,现在我国石油工程领域还是比较先进的。
     
      第五,要实施国际合作战略,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近几年,我国着力拓展进口通道,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力建设蒙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多年来,我国实行对外油气合作,确保了石油战略的安全,而石油战略的安全供给离不开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一是西北通道,即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是东北通道,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中国大庆;三是西南通道,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四是海上通道。近几年,我国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合作,当然,与这些国家开展油气合作也是彼此之间相互联通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中国利用中巴经济走廊有望开辟一条通往中国西部的第五条能源战略通道。那么,对于这一通道有人会有不同意见,这条走廊经过新疆喀什,远离国内消费主战场,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考量。
     
      我国通过开展油气国际合作,建立了重要的合作区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中亚、非洲、中东、美洲、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展示了国有企业的国际能力。在今后的合作中,我们要突出亚洲,建设海外能源丝绸之路;加强非洲,建设发挥中国石油特色技术优势的常规陆上合作区;做大中东,建设发挥综合一体化的重点合作区;推进亚太,建设重要的天然气和LNG项目合作区;拓展美洲,建设实现非常规油气低成本有效开发合作区。
     
      那么,对外开放对中国能源的重要作用有哪些?我总结为五个方面:
     
      一是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我们不仅引进来、走出去,实行生产合作和贸易综合一体考虑,也基本保证了国家能源的安全。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1.92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达6.1亿吨,进口量4.2亿吨。目前,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扩展到全球35个国家,管理和运作着93个油气合作项目。这些都是我国油气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是积累了先进管理经验。比如,中亚油气管道的建设横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民族、信仰、传统都不一样,对此,中国石油采取了分段、分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建立跨多国的协调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锻炼出过硬油气队伍。中国石油走出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油气队伍。我举一个例子,东方物探公司这个全球排名第一的物探公司,业务已经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
     
      四是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比如,中国海洋石油也是先当“学生”,再当“老师”,现在走到了全世界。我们在海外开采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质理论、开发理论、工程技术以及服务理论,这是很难得的。
     
      五是弘扬了伟大石油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战胜物资匮乏,面对恶劣环境,保持了乐观主义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书写了世界石油史上的中国奇迹,使得石油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挖掘时代内涵,凝练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应该说,石油精神也走出了国界。
     
      最后,我再回归到我这次讲课的主题上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开放事业而生,肩负着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使命,我们要敢于担当,而能源战略也应该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的重要关注点。“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再有,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关于如何培养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有很多内容和新时代的石油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那么,青年学生如何进一步将石油精神发扬光大,也是大家应该思考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