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红:多元共治 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实施

                            
    0

    时间:2021-03-09  来源:新华网


  •   北京市是国内垃圾分类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也最早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性分类后,北京市在2019年11月对2011年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目前,国内各个主要城市都在积极地准备或开展生活垃圾强制性分类工作。
     
      一、国内强制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
     
      垃圾分类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其既能体现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也能反映城市公民文明水平。
     
      过去,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生产力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比2012年增长55%,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011.06万吨,日均2.77万吨。此外,终端的安全处置等问题,压力也非常大。因此,垃圾处置、减量成为各大城市管理者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我们知道,垃圾围城和终端处理设施不匹配,以及居民不愿意垃圾的终端处理在住宅附近等问题,使邻避效应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这也促使管理者要下大力气从国家层面、城市管理层面推动垃圾分类和安全处置合理减量、再生利用问题。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各地的垃圾减量分类的经验,并借鉴了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强制性垃圾分类正式开始。此后,北京、浙江、重庆、上海、福建、海南,以及23个省会城市或地级市,相继制修订了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开展强制性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国家的行动方案来讲,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为我们描绘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路线图,即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截至2019年底,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地方性法规共29件,其中包括6件省级地方性法规、23个市级地方性法规。2017年以来制修订的法规文件有25件,占地方性法规总数的86.2%,生活垃圾分类单行地方性法规13件,均为市级地方立法。可以看到,25件和46个重点城市之间的数字关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在推进强制性垃圾分类时,有些地区立法工作的进展相对滞后,也还有很大法律保障的空间。
     
      另外,一些城市在分类方面对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专门进行了立法,也有的城市把农村垃圾进行单独立法。从总体来看,各个省、市的成绩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政府的法律强制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与责任体系
     
      对于北京市来说,新修订的《条例》将垃圾分类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章节来体现,其中包括了厨余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等。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城市垃圾管理的综合性法规。而且除了所有的单位和个人因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之外,它的范围还包括一些为我们提供相应服务的生产服务性行业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如餐饮、旅游、快递、电商、农贸市场、建筑、装修等。
     
      《条例》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既包括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也包括后续的收、转、运、处理等。今天重点和大家分享垃圾分类这一块,因为我们只有把前端的分类做好,后续的工作才容易开展。
     
      首页>报告>文稿>生态>正文
     
      殷培红:多元共治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实施(2)
     
      2021-03-08 14:34宣讲家网殷培红北京市政协委员字号:
     
      摘要:垃圾分类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其既能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公民的文明水平。本期报告,北京市政协委员殷培红从国内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进展、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与责任体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推动垃圾分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知识。
     
      (一)制度
     
      1.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
     
      《条例》中明确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并在此制度之下明确了很多责任主体和应有的行为规范。
     
      2.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此制度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运转提供了重要的经费保障,也体现了人人有责的观念。收费制度按照多排放多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3.生活垃圾管理综合考核制度
     
      对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条例》也提出了进行生活垃圾的综合考核制度,并要求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4.生活垃圾排放全过程管理制度及全过程监管的联单制度
     
      《条例》指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监管,实行联单制度,进行分类计价,实行绩效管理;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及时督促改正。
     
      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定期对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设施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并按照规定发布监测信息。
     
      监督检查过程中需要对生活垃圾处理数量、质量和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测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5.生活垃圾处理社会监督员制度
     
      我认为,社会监督员除了对末端处理设施的监督外,还应赋予他们一些更多的职责,形成一支社会监督力量。
     
      这几个制度共同构成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体系框架,既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也按照适应处理的原则进行最后的消纳。
     
      (二)责任体系
     
      1.垃圾分类投放单位和个人
     
      《条例》第三十三条,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需要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投放。此外,如果责任主体没有按照规定投放,就要按照第六十七条进行相应处罚,既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千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2.分类管理责任人
     
      《条例》指出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并明确十类场所的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的范围很广泛,主要有:城市居住地区,包括住宅小区、胡同、街巷等,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单位自管的,由自管的单位负责;农村居住地区,由村民委员会负责;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办公管理区域,由本单位负责;公共建筑,由所有权人负责;所有权人委托管理单位管理的,由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由建设单位负责;集贸市场、商场、展览展销、餐饮服务、沿街商铺等经营场所,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由管理单位负责;河湖及其管理范围,由河湖管理单位负责;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由管理单位负责;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附属设施,由清扫保洁单位负责。
     
      对一些不在上述十类范围内,不明确由谁来担当分类责任者的情况,要由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一些力量配置的情况来制定和明确。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城市地区的物业公司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是与我们广大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垃圾分类责任人,他们必须履行相应的日常管理职责。比如,他们要将一些垃圾分类的标志、分类收集的容器按照《条例》规定进行摆放设置,并保持其完好;要把收集到的垃圾的有关信息按时报送到街道或有关部门;要委托给有资质的垃圾转运机构按照要求运输到指定的集中转运地点或处置地点。
     
      同样,我们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普通的居民,要尊重、接受他们对垃圾分类管理的要求。
     
      3.收集、运输单位
     
      《条例》对收集、运输生活垃圾的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和处罚条例。比如按时、分类收集、运输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根据生活垃圾收集量、分类方法、作业时间等因素,配备、使用符合标准的收集工具、运输车辆以及符合要求的人员等等。
     
      4.集中转运、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单位
     
      无论是收集、运输的单位还是集中转运、处置的单位,它们都有一个核心的功能,就是要进行垃圾产生量、运输量投向、去向数据的统计上报。在一些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和处置的同时,还要在线检测并上传数据,以保证这个地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如果垃圾分类责任人在接收生活垃圾时发现不符合分类标准的,有权要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执法部门出面来进行处置。同时,《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单位违反本条例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的,执法机关应当将相关信息共享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首页>报告>文稿>生态>正文
     
      殷培红:多元共治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实施(3)
     
      2021-03-08 14:34宣讲家网殷培红北京市政协委员字号:
     
      摘要:垃圾分类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其既能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公民的文明水平。本期报告,北京市政协委员殷培红从国内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进展、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与责任体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推动垃圾分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知识。
     
      三、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和重点
     
      (一)难点
     
      1.观念意识方面
     
      观念意识当中难点集中在厨余垃圾分类方面。传统观念上有一个误区,即技术决定论,大家会觉得我们一定有一样技术,能帮助我们简洁、便捷地处置厨余垃圾,不需要自己分类。
     
      此外,小区里,谁都不愿意把垃圾桶放在自家的窗户底下或者自家的楼道附近。这种观念意识必须要打破,需要做更多的正面宣传。
     
      2.习惯养成方面
     
      因为人们多年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因此这也是很难突破的一点,即便在有处罚措施的情况下,也需要一定时间改变。从经验上来说,一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月。这一个月之内的持续强化和要求,能使一个人在脱离了这样的环境后仍持有这种意识和行为。如果一个月之内没有持续强化这种意识,就可能会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行为就会退化。
     
      因此,我们需要外界的力量做大量的工作去推进,甚至是人盯人的方式不厌其烦地说。这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持之以恒的管理。
     
      3.街乡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垃圾分类管理、处理工作对基层,尤其是乡镇街道、社区这一层面的管理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基层管理中,《条例》规定了一些新的工作任务,比如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录入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出台奖励、表彰、积分等激励方式推动工作。
     
      4.收集运转、终端处置、监督执法方面
     
      这三个环节决定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后续成果。其中有很多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会使整体工作很难进行。
     
      (1)收、转、运过程中的混装现象
     
      解决此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专车分类、专人运输,但这样的话会出现大量的车辆、经费的投入。此外,就是提高基层的执法力度。上海市截至2019年11月下旬,共开出3401张罚单,罚款约164万元。可以看到,上海市投入了这么多的力量和精力去推动垃圾分类,仍有这么多违法的行为发生。所以对北京来讲,执法力量的投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垃圾分类计量收费
     
      计量是垃圾分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试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各类垃圾处置量的实际统计量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影响了规划建设收转运体系的运转。因此,我们要想把后续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尤其是做好终端处理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匹配,计量是很重要的前提。
     
      (3)终端分类处理能力
     
      目前厨余垃圾在集中处理的时候存在技术难点,分散处理有优势也有劣势。而在处理废旧电池、灯管这些小而散的垃圾时,企业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很难有积极性的投入。政府由于技术的原因高额投资也难以承受,所以目前来看,末端的处置技术迫切需要研发与推广应用。
     
      (二)重点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在于厨余垃圾。以上海为例,在实施强制性垃圾分类的4个月,截至2019年10月底干垃圾处置量减少了33%,湿垃圾分出量却增加了一倍,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清运能力。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10月增长4.6倍,有害垃圾分出量较2018年日均增长9倍多。同样的案例发生在北京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甜水园社区,试点以来,这里每月分拣出的厨余垃圾从原来的6吨提高到了13吨。以前厨余垃圾产生量比较少的时候,可以混在可燃烧的垃圾中送到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厂,由这些处置企业对厨余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垃圾渗滤液是什么?是一种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因为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重金属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地表水的质量,还会危机地下水的安全。
     
      现有渗滤液处理方法通常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但都面临着设备消耗、高耗能等难题。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成本极其高昂。因此是一个世界公认的老大难问题。
     
      首页>报告>文稿>生态>正文
     
      殷培红:多元共治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实施(4)
     
      2021-03-08 14:34宣讲家网殷培红北京市政协委员字号:
     
      摘要:垃圾分类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其既能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公民的文明水平。本期报告,北京市政协委员殷培红从国内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进展、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与责任体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推动垃圾分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知识。
     
      四、推动垃圾分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处理厨余垃圾方面,世界各国做了很多不同模式的探索。下面介绍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按照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处理
     
      《条例》第四十八条指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并按照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处理。大家知道,如果垃圾长距离运输,一路上脏水难免会撒出,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北京市考虑了就地处理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就地处理最简单、实用的方式就是制作堆肥。就国外的经验来看,堆肥产品质量控制、市场建立及公共接纳等问题是易腐有机垃圾处理产业持续运行及发展的关键环节。
     
      以德国的成功经验例,他们在产品宣传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并且非常关注产品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的市场推广及应用。1989年,德国推行了针对堆肥和沼渣的质量控制系统。德国质量保证与认证协会制定了堆肥产品及综合利用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授权德国堆肥产品质量控制协会作为质量控制机构。相关的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加入德国堆肥产品质量控制协会对产品进行认证,如果加入,则会对企业的对堆肥及有机垃圾处理全过程提供技术建议,并对生产过程及产品品质进行质量控制监管,最终对符合标准的产品授予品牌认证。
     
      所以德国绝大部分的堆肥厂和相关工艺的生产厂都纷纷积极加入到这个体系中,通过体系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桐庐,当地通过设备生产和技术研发,生产了家用有机肥,并在省内各大超市销售,一斤售价达6.6元。2017年3月我去调研的时候,已经销售出30000包,企业获得了比较好的效益。
     
      成功的案例还有以宁波为代表的餐厨垃圾静脉产业园模式,大连、重庆等地区的餐厨垃圾及城市污水厂污泥协同处理等等。
     
      2.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下面讲一些关于垃圾计量分类的经验。比如杭州萧山的“小绿桶”,其采用了线上智慧+生活垃圾监管系统,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平台为全区垃圾分类数据提供了一个“超级大脑”。每家的“小绿桶”底下和称重的秤上有信息码,每位居民在交厨余垃圾时,称完后的数据就会上传到城市的垃圾智能管理系统中。
     
      关于收费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质量计算,这样也会促使大家主动的分类。比如德国,他们遵循分质分类收费原则,黑色桶或灰色桶为不可回收垃圾,处理费用由居民或垃圾产生者承担,按照后续处理设施的成本收取不同费用,焚烧处理价格约为200欧元每吨;黄色桶为包装废弃物,不计费,通过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方式由产品生产厂家支付费用,委托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进行分类及处理;棕色桶的有机垃圾的费用总体比焚烧处理的低。用这种分类计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每一个个体做好自己的工作。
     
      同时,这样可以更合理地收费。因为过度收费会使一些人逃避垃圾分类。因此,如何建立好和投放者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垃圾分类行为养成的过程中,要建立一种共治合作的模式。我们以上海的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的合理模式为例,尽管上海现在整体还是需要由政府作为补贴来推动,慢慢地拓展和示范,但是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进去,而且会以更大的程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上海建立了“绿色账户”组织体系,如果居民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即可获得若干积分奖励。积分制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但是上海的很高大上,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因为如果奖励是一些日用产品,对于大城市有一定经济收入的人来讲,可能会不屑于领这些小礼品。那么就可以让他们兑换个人或集体荣誉、社会公益服务等,甚至是一些商业服务等权益或实物优惠。这样的兑换内容,更能适应不同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理念。
     
      在这个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怎么获得这些奖励的资源?就要有社会力量的整合。经济方面,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作为平台的支持单位;组织实施方面,是各个区县的文明办、绿化市容局等进行积分兑换的工作;兑换的资源方面,通过管理主体,即若干家企业募集各类社会资源。目前来看,这个模式的效果很好,但也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和社区、街道合作的例子。比如北京回龙观社区的“小黄狗”,它也是采用“智能回收终端+大数据运营平台”。人们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用手机APP扫码就会积累积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兑换。
     
      我相信,以北京广大的居民和社区管理的素质、能力,会想出更多更适合北京的垃圾分类观念中行为养成的具体引导、监督管理措施。只要我们人人努力、人人贡献,北京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走在前列。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