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十点建议

                            
    0

    时间:2022-04-27  来源:新华网


  •   当前,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重大任务。强化产权保护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要素、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任务,而且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点、焦点,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竞争的主战场之一。
     
      强化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是中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第23条明确要求“依法保护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知识产权”。要以务实举措构建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治体系。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演进的基本趋势,以务实举措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具有海南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等。
     
      1.加快建设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点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
     
      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3+1”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与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等特定要求,形成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点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体系。
     
      ——产业特点。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热带高效农业,制定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例如,高度重视植物新品种、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深海科技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立法。
     
      ——生态特点。重点开展对绿色专利领域的立法,就绿色专利的申请、授权、应用、流转、保护等全链条环节形成法律法规安排。
     
      ——国际化特点。主动对标CPTP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开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测试;建立具有特点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易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建立国际交流平台。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起点低、目标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十分迫切。
     
      ——强化知识产权市场化应用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与体制优势,加快打造若干个国际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支持对知识产权的定价、评估、授权、维权机制的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打造集交易、融资、资本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强化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上限,参照新加坡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惩罚性赔偿基数认定标准,建立重点领域相关权利人的惩罚性侵权赔偿诉讼快速通道,降低权利人法律维权难度。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制度建设。在海南率先探索省级以下知识产权垂直管理体制,赋予并规范市场监管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权限;探索商标、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领域之外的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模式;在省级层面分别建立政府司法间、部门间、市县间知识产权协调机制。
     
      3.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体系建设
     
      总的看,海南在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面临着某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例如,在调解、和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仍面临机制不完善、证据效力不足、执行程序不健全等问题。
     
      ——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明确非诉讼方式解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程序、标准、规则、法律效力等;完善专利行政管理、司法保护及调解、仲裁等对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结果的司法执行;对非诉讼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探索建立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担保前置程序,最大限度避免因虚假调解、恶意申请执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率先在海南全面适用《新加坡调解公约》。明确公约的境内法律效力,明确公约条款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定条文发生冲突时按照公约条款执行等。
     
      ——建立全省统一的知识产权司法指引服务平台。系统梳理各类知识产权的法律与行政法规,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库,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解读库与企业指引库;定期发布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变化、重点经贸合作伙伴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提醒、省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件及判例等。
     
      ——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救济服务体系。构建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举报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业维权成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应急救援救济机制,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知识产权侵害维权。
     
      ——研究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励制度。例如,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知识产权“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对经认定的“白名单”企业给予知识产权纠纷优先审理、快速审理等司法便利;并重点加强“黑名单”企业的司法检查。
     
      4.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力,要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要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出台若干保护举措,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吸引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到海南。
     
      ——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授权“特区”。建立知识产权智能审查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授权的质量与效率;对在境外已经申请授权的专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自动认可,并享受与国外相同的相关权利。
     
      ——吸引境外发明成果在海南注册、转化。深化知识产权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制度建设,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财政、人才服务等政策,提高海外创新者到海南转化创新成果的积极性;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技术转移协调机构,负责在全球挖掘、发现与“3+1”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发明成果,以技术许可和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便利注册转化。
     
      ——建立与科技创新直接融合的平台。支持对知识产权的定价、评估、授权、维权机制的探索;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等方面的应用,打造集交易、融资、资本市场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转化平台;支持中介机构发展专利池运营。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
     
      从现实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海南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重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理论研究。鼓励支持省内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专业与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机构,并定期就省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支持社会机构参与省内干部知识产权能力培训。吸引智库、律所、中介机构等开展面向省内干部、企业家等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培训项目;在省知识产权相关机构指导下,开发全省操作规范指引与培训教材,明显提升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定期发布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领域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加强公益宣传,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近65%左右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及上海四地,海南人数占全国的比重很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队伍建设,在海南有相当大的现实需求。
     
      ——放宽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例如,放宽法律领域市场准入,允许境外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机构,专司境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推进知识产权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支持境外知识产权服务、评估、鉴定人才通过跨境服务开展面向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企业的服务业务;在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吸引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组织来海南注册。
     
      ——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特殊税收政策,探索通过聘任制等市场化方式引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复合型、专家型知识产权法官;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学及相关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培训。
     
      7.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
     
      要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与高水平开放要求,分阶段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程。
     
      ——封关运作前要尽快形成若干配套规定。2025年前,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相关解释文件或配套条例,形成具体化的指引文件。
     
      ——封关运作后形成国际性的相关法律规定。例如,对标CPTP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按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的要求,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率先开展互联网、算法、数据、开源、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立法探索。
     
      8.把强化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作为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的重大任务
     
      从国际营商环境优化举措看,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保护。从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实际需求看,强化知识产权是核心要素。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有需求强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法治化建设,并且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
     
      ——知识产权保护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从现实需求看,2020年海南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942件,较2019年增长近三倍。根据《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2020年海南省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在31个省市中排第30名。强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法治化建设,在改善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中的重要性、迫切性全面增强。
     
      ——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在营商环境评价中的权重地位。例如,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评估机制;引入国际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评价体系,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明显提升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在营商环境评价中的地位权重,并将其作为各级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9.加快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
     
      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加快建设国内企业到RCEP、东盟国家投资的总部基地,这对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出迫切需求。
     
      ——探索在东盟国家设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聘请当地知识产权领域人才,开展对走向东盟的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律师聘请、政府协调等公共服务。同时,鼓励省内行业协会建立专门的行业专利海外援助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应对海外专利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服务。
     
      ——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外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制度。借鉴北京经验,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领域的公益咨询服务。
     
      ——支持企业、律所、行业协会、智库等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的一揽子服务。
     
      10.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水平开放要求建设开放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吸引培育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吸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代表处或办公室;支持省内有条件的机构注册面向RCEP的知识产权组织。
     
      ——强化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间合作。通过信息共享、标准互认、监管规则统一等方式,加强与RCEP成员国内知识产权、经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逐步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结果的互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要鼓励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大学及相关智库等主动开展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