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0

    时间:2022-04-27  来源:新华网


  •   一个人成年以后的心理状况和他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们往往并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游戏而不愿意上学。有的孩子和家长沟通没有问题,但是一到学校就不讲话,或者处理不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甚至会有破坏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讲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零到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生命不是始于分娩,而是在受精卵着床之前,胎儿已经对母亲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极为敏感。孕妇处于愉快平静的情绪状态时,胎儿的活动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十月怀胎时,妈妈的声音、妈妈的味道是和胎儿紧密相连的。因此,家长们尽量在孩子出生以后亲自抚养,而不是送到其他地方寄养。在孕产期,孕妇的心理健康、家庭的和谐、家人们的支持与理解,都非常重要。
     
      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家人们可能对孩子的性别有所期待。比如,内心期待是男孩,结果出生的是女孩,家里人可能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并将她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样,这可能会让孩子对性别产生困惑。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会说:“不论男孩女孩,我们都喜欢”。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要了解病人内心的冲突,就需要探究病人童年期的成长经历及不良的适应行为等,是如何对今后的成人生活起到作用的。如果孩子在三岁以前被寄养在其他地方,孩子就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他们会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重要。孩子与母亲分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哭闹、不吃饭、咬指甲等。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这些问题,家长首先要理解并接纳这些行为,要温声细语地和孩子讲话,因为孩子渴望的是被关注、被疼爱。家长做好这些,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会慢慢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解决,家长要有耐心,并认同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孩子几岁断奶合适呢?我们一般建议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尽量母乳喂养;二是在孩子六个月时要自然地添加辅食;三是至少母乳喂养到两岁。有的家长认为母乳在八个月以后就没有营养了,就可以不用母乳喂养了。但实际上,母乳喂养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母乳喂养到孩子两岁,更多是从孩子的心理层面来讲的。此外,在孩子三岁以前,母亲尽量不要与孩子分离。
     
      在和孩子讲话时,家长应尽量用成人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而不是说“吃饭饭、吃面面”这种话。在跟孩子交流时,可以把他当成“小大人”来看。
     
      口欲期(零到十八个月)
     
      孩子零到一岁半期间,称为“口欲期”。这时口腔带来的快乐会让孩子有兴奋的感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难忘的。如果在这期间突然断奶,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会咬手指甲。家长看到孩子咬手指甲,首先不要强硬地阻止,可以给孩子用安抚奶嘴,或者让孩子洗干净手,用手指蘸上果酱再吃。当孩子得到满足以后,这种咬手指甲的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我们讲自体享乐,本能不是指向他人而是从主体自己的身体上获得满足。一个儿童沉溺于拇指吸吮,是为了寻求一种他体验过并且记住了的快感。使儿童熟悉这种快感的,是他最初的和最重要的活动——吸吮母亲的乳房或者其替代物。儿童的嘴唇就像是快感区,最初快感区的满足是与营养需要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孩子在“口欲期”突然断奶或者与母亲分离时间过长,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长大以后吸烟多;经常抱怨、指责他人;对他人要求严格;口若悬河,说话做事不一致等。
     
      零到十八个月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父母要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态度要温和。如果要离开孩子,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而不是趁着孩子睡着以后离开。孩子如果醒来以后看不到妈妈,心里是非常恐惧的。
     
      肛欲期(十八个月到三岁)
     
      这一时期,孩子发现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就能产生强烈的刺激。
     
      孩子在刚会走路、刚会表达时,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能拿到想吃的东西,能走到想到的位置,因此这个阶段是孩子自主性、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孩子希望能自己吃饭、穿衣服,家长要支持、鼓励他们的行为,不要把他们学习、探索的勇气扼杀掉。这一阶段,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父母要给予认可、赞美和表扬。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认可,那么他在幼儿园、学校时也会自信满满;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被指责、批评、打骂,那么他也会自我贬低,在今后与他人的接触中也会缺乏安全感,不敢表达,担心说错话。在孩子十八个月到三岁期间,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他高质量的陪伴。
     
      如果家长迫不得已需要将孩子送到长辈家里抚养,可以先让长辈到自己家里住一段时间,等到孩子与其熟悉,再将孩子带走;在家长将送出抚养的孩子接回来时,也应让之前抚养孩子的长辈过来住一段时间,等孩子和父母熟悉以后,长辈再回老家。
     
      在此阶段,大小便习惯的训练是重要课题,这必须在幼儿身心成熟到某种层次,如能控制肛门及尿道括约肌,并能感觉和表达时,才是训练的好时机。此时,儿童对重要人物(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应十分敏感。研究结果显示,父母训练幼儿的大小便态度过于严格,易造成刻板、强迫性的人格,或是冷酷无情、刚愎、暴躁、吝啬等所谓“肛门性格”;若态度过于轻忽,易造成放纵、不在乎的个性。在“肛欲期”如果发展得不顺利,成年后就可能表现为缺乏主见,缺乏自信;过分爱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喜好挑衅,作对或喜欢控制一切。
     
      零到三岁这一阶段对孩子心理发展尤为重要。家长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二是与孩子讲话要温和、温柔,而不是打骂、批评、指责;三是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交流,让孩子们有分享的时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7379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