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漱渝:感悟鲁迅经典

                            
    0

    时间:2022-05-24  来源:未知


  •   一、鲁迅经典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
     
      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感悟鲁迅经典》。什么叫经典作品?像牛顿的《光学》属于自然科学经典;齐白石的《虾》属于艺术经典;四书五经是人文经典;《孙子兵法》是军事经典。还诸如《道德经》《资本论》也都是经典。
     
      我认为,经典作品包含四个特征:第一,经典作品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作品;第二,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第三,经典作品具有原创性、奠基性;第四,经典作品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我认为,鲁迅的作品里也体现了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人会问,鲁迅哪篇文章提到民主了?确实,鲁迅没有正面讲过民主,但鲁迅的思想体现了要为广大老百姓,谋取最大的、切实的利益。鲁迅历来站在人民这一边。
     
      我再谈谈我理解的和谐。和谐绝不是一团和气,它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一是志之和,二是利之和。
     
      鲁迅作品具有审美意义。鲁迅的书不是政治教科书,而是文艺作品。我上中学时,读了两篇文章,至今不忘,一篇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另一篇是《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两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很多。鲁迅作为一个文人,他的爱和正气体现得比一般人更加鲜明、强烈。所以鲁迅的爱是博大的爱,鲁迅的正是有力量的正。同时,读鲁迅作品也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的生动教材。《为了忘却的记念》里有一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其中,“惯于长夜过春时”中的“过”,鲁迅最开始用的是“度”,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我揣测,“度”就是度过,由此及彼,比如,我到海南岛度假,度假的“度”有安逸、闲适、惬意的意思。而“过”这个字就比较中性,可以说过好日子,也可以说过困难日子。那么,日子难过就包含煎熬之意,尤其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之下。
     
      在当时,有五个青年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枪杀了,其中柔石身中数枪。所以,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在这句中的“忍看”最开始是“眼看”,后来鲁迅觉得“眼看”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情,就改成了“忍看”。“怒向刀丛觅小诗”这句中的“刀丛”最开始是“刀边”,鲁迅觉得用“刀边”不足以怒斥国民党的暴行,于是将“刀边”改成“刀丛”。
     
      鲁迅作品具有认识意义。任何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叙事性的作品,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都有非常深刻和清晰的反映。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就是认识意义。
     
      什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讲,它是抽象的。那么我们怎么能清晰地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我认为可以读读鲁迅的书。鲁迅的《故乡》里有个人物叫闰土,我们看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鲁迅写道:“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多年后,鲁迅和闰土再次相见时,闰土已经变成了一个木偶人,手粗糙的跟松树皮一样。当闰土见到鲁迅叫出“老爷”时,这让鲁迅感到了他们之间已经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我们看,这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的一个缩影。
     
      鲁迅有一篇作品叫《踢》。关于《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1933年,上海油漆匠刘明山、杨阿坤、顾洪生三人在法租界黄浦滩太古码头纳凉,这时巡逻警察上前驱逐。刘明山、顾洪生两人竟被俄巡捕踢到水里,刘明山淹死了,后来俄巡捕说刘明山是“自行失足落水”。当时,即使洋巡捕在中国杀了人,也会被引渡回国,而当时的中国惩治不了他。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这就是半殖民地。
     
      毛泽东同志曾赞誉鲁迅是新文化革命的旗手。新文化“新”在哪儿,就在科学和民主上。所以鲁迅的作品是有意义的。
     
      我们说,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有人会问,鲁迅怎么会是革命家呢?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指出:“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还有人说,鲁迅也谈不上什么思想家,因为他没有一部像黑格尔的《小逻辑》这种理论专著。但什么是思想家的标志呢?我认为,衡量是不是思想家要看这个人的思想是否有深刻性、原创性、广泛性。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原创性、广泛性体现在他上百篇文章中。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一文里写道:“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鲁迅作品的原创性和奠基性。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呐喊》之所以深刻就因为四个字“人的发现”。
     
      《呐喊》这部小说集告诉我们,人,不能像孔乙己那么活,不能像《风波》里面的七斤那么活,也不能像阿Q那样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残害。中国人应该有一个光明的明天,中国的年轻人应该过上一种新的生活。鲁迅的《呐喊》是人的解放的宣言。
     
      《呐喊》中的作品形式是不一样的,像《狂人日记》《一件小事》《阿Q正传》在形式上都是不一样的。从写作技巧看,《呐喊》不如《彷徨》成熟,但《呐喊》具有原创性。
     
      我认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不算经典。而鲁迅的作品都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每每读来都会有新鲜感和新感悟。
     
      二、如何阅读鲁迅经典
     
      读鲁迅的书,第一,要从文本的实际出发去读;第二,要把握鲁迅的思维特征和文体特征;第三,要跳出鲁迅才能走进鲁迅;第四,读鲁迅作品要用对读法。
     
      鲁迅的作品是伟大的,但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对鲁迅本人或者他的作品进行分析时,要从鲁迅作品的实际出发。
     
      我认为,鲁迅是辩证法大师,他看任何问题都十分辩证。比如,我们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时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征。那么什么是鲁迅作品的文体特征呢?就是鲁迅的作品有诗的因素和史的因素。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就是鲁迅记忆里那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是诗化的百草园。
     
      “只有跳出鲁迅才能走进鲁迅”是什么意思?鲁迅作品里面涉及到许多人物和许多事件,我们如果要对许多人物和许多事件进行研究,就不能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不能以鲁迅一时的评价对人或事进行论定,而是要根据客观因素分析。
     
      《鲁迅日记》读的人比较少,因为这就是记录鲁迅平常生活的一些文章。但我们要注意,鲁迅有两种“日记”,一种是写给自己看的流水账日记,一种是文艺性的日记。比如,鲁迅的《马上支日记》就写得很具体,还有同时代人的回忆。如果将以上两种“日记”对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