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高举伟大旗帜 谱写崭新篇章

                            
    0

    时间:2022-09-19  来源:未知


  •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高举伟大旗帜谱写崭新篇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大家分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专题研讨班,其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层次最高的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或当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举办了很多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跨入第二个百年奋斗历史进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进的昂扬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时光镌刻坚实的步伐,历史见证壮阔的行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二、召开党的二十大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余年来,先后召开过十九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三、认清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分析形势进而明确任务,是我们党的优点和特点。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使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1947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三件大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经济建设。这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四个前提是: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对形势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三变”“五新”,即: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的任务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四、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我们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牢牢把握香港大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大家可以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段话讲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这次讲话针对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凝练、体悟。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中国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进步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是中国人民所处悲惨境遇的真实写照。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旨就是,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现曾经拥有的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浩荡潮流;在悠远的历史视野中,使中华民族重新形塑伟岸的样貌,在21世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绵绵用力、驰而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第一,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所面对的历史任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回答和解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共同创立和发展了“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帝国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俄国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俄国问题的伟大的实践工具;既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同时又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发动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制度、丰富的实践。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渊源关系,一直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这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和榜样,源于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动和自觉,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使“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近代俄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艰难历程和俄国十月革命,深刻启迪了具有相同或相似国情的中国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内外政策特别是新的对华政策,与西方列强所施行的对华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比较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在一九二〇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第二,“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好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政治优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也有一个服中国的水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1942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围绕这些主要任务,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围绕这些主要任务,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围绕这些主要任务,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围绕这些主要任务,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三,全党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点。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伟大事业。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座右铭,“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情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前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的世界意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八、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途和正道。
     
      第一,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和探索。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中,中国是后来者。中国的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开始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洋务运动的代表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致力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维新运动与立宪运动的代表们曾试图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辛亥革命后,中国一度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现代国家,谋求独立、统一与经济发展。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1933年7月,《申报月刊》曾发起过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是中国现代化应当采取哪一个方式:是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这些方式的步骤怎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针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渐衰落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指出,“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懂得,中国要实现的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可以效仿的先例,更没有现成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20世纪60年代,我们党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目标。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2018年最新修订、正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明,要“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新时代这十年,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版图,使现代化由“单数”变为“复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五个是”和“四个不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们推进的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建设什么别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国发展进步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实现对于现代化一般进程的创新突破和超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式现代化既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相连,所以我称这个时代为强国复兴时代。
     
      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我一直在想,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研判,那么在这个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我们可以认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我们要继续回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提出的“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671.2万名党员(截至2021年底)、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回答了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第一,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回答,旨在弄清楚其身份标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身份标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宗旨和境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利益。
     
      如何建设这样的共产党?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建设起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强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949年3月,面对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来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对”,即“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两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两个确保”则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
     
      第二,对于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回答,旨在弄清楚其践行能力。“要干什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不仅仅是建党之时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贯穿于党百年奋斗历史全过程的问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以贯之、坚持如初,才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视野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百年创造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70多年的视野中,积贫积弱、一穷二白是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一个烂摊子,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和人民书写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小康到奔向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0多年的视野中,如何走出一条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是中国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书写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就。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一件一件干出来的。
     
      第三,从过去走向未来,对于中国共产党还要干什么的回答,旨在把握历史的主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现在,党团结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把我们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国时代、复兴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要干什么?就是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的一切要求都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政治表现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以贯之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得来的。
     
      十一、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人民既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什么是人民?有三点需要我们把握。其一,“人民”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的主题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其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众多人组成的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在新时代的视域中,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域中,人民是一个分量极重极重的词汇。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立命为生民。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聚集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形成了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伟大力量。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依靠上下同心,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依靠齐心协力,我们打赢了抗疫总体战。正是因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不脱离人民,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我们党总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护、支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
     
      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法宝和生命线,须臾不可偏离,须臾不可舍弃。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只有如此,我们的党才能坚如磐石,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无往而不胜。
     
      完成非凡之事业要有非凡之精神,更要有非凡之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迎接党的二十大结合起来,接续奋斗、永远奋斗,立足岗位积极作为,满怀信心,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伟大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谢谢大家。
     
    (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副院长)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