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

                            
    0

    时间:2022-08-22  来源:新华网


  •   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北京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会力量,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
     
      1.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的持续增长,贡献了全市GDP的30%以上、全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八成,以及全国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北京市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了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从2016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16%。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奖项占全国30%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实现翻番。
     
      2.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显著增强
     
      围绕信息、生命、能源等领域,全力培育打造中关村、昌平、怀柔国家实验室。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建设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领域全新体制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布局12个超算中心、46台全球算力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凤凰工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19个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发布三批90项重大应用场景,项目总金额约196亿元。实施科技冬奥专项,200多项新技术在冬奥会应用。
     
      3.科技创新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发布高精尖产业“10+3”政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推进高新企业发展“三大工程”、科技服务业“双百”工程和创投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初步统计,2021年,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达2070亿元,是2016年的2.3倍;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为4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7%。设立规模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打造“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一区十六园”主阵地,“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GDP的1/3。202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连续五年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4.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
     
      在创新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悟道2.0”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打破了之前由GoogleSwitch Transformer预训练模型创造的1.6万亿参数记录。此外,在前沿技术领域,国际首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全球首款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等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实现进口替代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硬科技成果。
     
      5.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培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作用凸显,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1/3;医药健康产业在新冠疫苗和检测试剂带动下增势强劲,2021年产业规模5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约一倍。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大重点产业亮点纷呈,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这是在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6.科技型企业发展领跑全国
     
      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增多。10家企业入选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32家企业入选福布斯“2021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高价值高成长企业持续壮大。截至2021年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其中47家为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4家为估值超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科技新锐企业持续涌现。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本助力强的优质初创企业,硬科技属性更加彰显。
     
      7.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加快推进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200多家创业孵化机构,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18个,集聚了近600家联盟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上千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关村创业大街、智造大街等创业生态圈优化升级,市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稳步推进,聚集外籍从业人员近万人、海归人才5万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首次超六成,占比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风险投资高度活跃,集聚股权投资机构约1800家,股权投资案例与金额占全国约1/3。
     
      8.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地位提升
     
      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硅谷、伦敦等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上市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联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21年底,示范区企业累计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9032家,有142家科技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与全国26个省区市77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27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9.先行先试改革实现新突破
     
      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2022年3月,中关村论坛执委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22中关村论坛筹办工作。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也是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主力军努力的成果。
     
      二、北京市领导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指示要求
     
      “三城一区”是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对中关村科学城的要求
     
      2022年4月16日,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场推进会召开。部市领导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察看创新成果展示,并就地召开现场推进会。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摆在“五子”联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首位,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奋发进取、担当作为,以更大力度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一,要全力抓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落地。改革举措要逐项细化,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争取早落地早见效。
     
      第二,要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办好国家实验室,加紧开展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在京创新发展。
     
      第三,要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科学城发挥创新生态优势,拓展更多创新空间,推动人工智能、空天、区块链等产业集聚发展。
     
      第四,要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主要靠人才。要加大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资助力度。
     
      第五,要以更高标准做好中关村论坛筹办工作。关于“两区”“三平台”:“两区”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平台”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中关村论坛是开展对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平台,要以更高标准做好2022年筹办工作,争取更多务实成果,提升论坛影响力。
     
      (二)对怀柔科学城的要求
     
      2022年7月16日,北京市与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科院联合到怀柔科学城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怀柔科学城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中央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瞄准百年科学城目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这里,对怀柔科学城建设也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紧抓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二,发展科学仪器与传感器产业,搭建相关应用场景,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这也为怀柔科学城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要突出以科学家为中心,打造“科学家”之家。实施雁栖人才行动计划,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强化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对青年科学家的倾斜,加大项目、经费等科研条件支持力度,让青年科技人才与科学城一起成长。
     
      第四,积极推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建好高品质人才社区,帮助科学家解决后顾之忧。要建设好怀柔科学城,在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五,科学城要不断完善“城”的功能,打造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关键是落实好怀柔科学城规划以及正在编制的街区控规。
     
      (三)对未来科学城的要求
     
      2021年2月2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到未来科学城调研。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座谈时指出,未来科学城有自己的优势,要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更大贡献。要抓好国家实验室建设,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科技制高点。抓紧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抓紧编制五年科研计划。
     
      第一,要抓住自贸区昌平组团机遇,扎实推进未来科学城建设。
     
      第二,要深化与央企央校联动合作。
     
      第三,优化提升配套服务。
     
      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未来五年重点工作安排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了重要部署,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高水平建设三个国家实验室。二是加紧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三是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群。四是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五是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医药健康和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六是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七是大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
     
      下面,我们重点讲一讲前三个方面的工作安排。
     
      (一)高水平建设三个国家实验室
     
      比如,怎样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我们可以从空间、人才、成果转化等角度切入。建设国家实验室,并不是说只有国家在推进,实际上在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地方政府配合的。此外,当国家实验室建成并投入科研状态,我们还要知道哪些成果适合在北京落地。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既要做好服务工作,又要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找到能够推动北京发展的重要资源,将研究成果导出。
     
      (二)加紧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下一步要抓紧投入科研状态,探索怎样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
     
      再比如,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怎样进一步聚焦?202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8.3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三城一区”的领头羊,而海淀区是中关村企业的大本营,在科技创新中是扛旗子的,作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有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接下来要在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继续努力。
     
      1.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保障和成果转化
     
      一是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二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落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关注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批量转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21年,累计实施项目171项,121项技术实现转移转化。2017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成立,重点聚焦能源材料、机器人、医学影像、计算机视觉、无线通信等领域,开展前端研发创新,支持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批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落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成立的概念验证中心,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作了积极探索。这是对研究成果有没有商业应用场景做相关概念验证工作,从而推动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一方面要抓源头,就是“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把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首都的高质量发展。
     
      2.发展高精尖产业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创新,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从支持研发大模型、开发新算法等方面,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在区块链领域,通过建立算力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开放应用场景,支持建立区块链方面的软硬件联盟。同时,我们也支持其建设开源社区,以此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在空天领域,可以培养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态势。在新能源领域,在氢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3.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一是基于重点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对重大项目,要做到细化、量化、项目化、具体化。比如,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我们可以初步绘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图谱,再重点依据图谱进行项目对接。这是抓项目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是滚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促签约、促投产、已投产、促服务“四个一批”项目清单。定期组织落地项目集体签约。
     
      三是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要服务好创新主体。截至2021年7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新增注册公司近1700家企业。要建立科学城全员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科学城的工作人员要了解企业诉求,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4.优化创新生态
     
      一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探索新的机制,做好科研团队和人才的服务。
     
      二是重点支持专业化孵化平台建设。一些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是从孵化平台中孵化出来的,我们要把各种各样的孵化平台组织好、利用好,因为这些孵化平台了解企业的研究方向、发展进展以及诉求。专业化孵化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创新生态也就越来越好。
     
      三是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在知识产权方面,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现在有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其中,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工作;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四是提升产业园区品质。未来,产业园区可以由专业化机构运营。专业化机构具有运营服务能力,能够为产业园区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是由乡镇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高科技园区,园区收入来自租金和为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园区不仅仅是企业集聚的地方,也是生态宜居之所,这也是优化创新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是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怎样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在海外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企业“走出去”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就需要“抱团出海”。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多分享一些经验。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尝试,比如在海外建立联络处、服务企业的站点等。此外,如何引入优质的国际项目,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5.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
     
      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要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改革要拿出更多实质性举措,起到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注意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体现了“四个前所未有”:一是推动的领导层级前所未有;二是涉及内容之广前所未有,共谋划提出24项重大改革措施;三是参与部门之多前所未有;四是发文主体前所未有。《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三个方面,部署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围绕做强创新主体,有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建立国企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加计扣除、采购安全可控的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加强对高校院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评引导等。围绕集聚创新要素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高端紧缺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等。围绕优化创新机制,有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揭榜挂帅”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支持建设以促进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等。目前,北京有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同时,还要支持建设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实际上是为国家探索未来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新规则提供一个窗口,这项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2022年7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已发布,并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北京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这方面需要我们加紧探索。
     
      科技创新涉及面非常宽,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各个部门都要认真做。我们既要爱科技,也要懂科技,这样才能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做好。
     
    (宋洁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四五规划等服务。联系电话:010-6899818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中心联系
民生智库——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  Copyright © 2008-2018 京ICP备09033294号-1   
投诉电话:010-68005797 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甲12号D座7层

二维码